急性阑尾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今日入伏,送上祝福寻一窗美景,享静心清凉
TUhjnbcbe - 2022/8/28 21:33:00

一:三伏天的起源由来。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我们通常把位于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最为潮湿闷热的日子称为“伏天”。所谓“伏”的意思就是:天气太热了,宜安静不宜热闹,宜休息不宜劳作,宜伏不宜动。

具体说来,伏天又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大概十天左右。入伏自古有之,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记载:秦德公二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注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汉书·郊祀志注》里也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二:三伏天的饮食起居。

首先,三伏天吃什么?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头伏吃饺子寓意着元宝藏福。另外有的地方也习惯于在初伏天吃一只鸡,寓意着大吉大利。此外入伏还要吃三瓜:苦瓜,丝瓜,冬瓜。这三种瓜都可以在炎炎夏日起到清热化湿,降温防暑的功效的。总之,三伏天饮食应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

其次,三伏天一定要注意身心的养护。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不宜剧烈运动或者参加十分劳累的体力劳动。尤其是户外劳作和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避开烈日炽热之时。总之:炎炎夏季,保持好心情,注重心神调养才是最重要的,心静自然凉。

三:入伏诗词。

《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炎炎夏日,大诗人李白避暑山中。树荫浓密,凉风习习,悠哉游哉。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无拘无束,旷达潇洒。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宽阔的大路边,蝉鸣声声,树木茂盛,正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芍药盛开,绿萝缠绕。寄居他乡避暑,大诗人杜牧倒也颇能自得其乐,悠闲自在。

《桥南纳凉》:曳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半落星河知夜久,无穷草树觉城荒。碧筒莫惜颓然醉,人事还随日出忙。漫步青翠的绿柳林中,徜徉于碧波荡漾的池塘小径。明月当空,清风徐徐,荷香阵阵,笛声悠扬,暑热顿时消散于无形之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入伏,送上祝福寻一窗美景,享静心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