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盔部队的中国士官
岁月荏苒,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来非洲5个月啦!
去年9月份,第11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行前训练。作为主抓训练的我,曾在维和日记里这样写道:“这些卫生士官真得让我刮目相看了,战术训练场,他们摸爬滚打进退袭扰,犹如生龙活虎;战伤救护场,他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仿佛战地*花;医院医疗区,他们打针输液监护除颤,就是白衣天使。护理是技术活,可这些七尺男儿细致而又认真,活脱脱一个大姑娘。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个血性激活、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中国新时代士兵形象。”
到达任务区后,我主要负责分队的宣传报道工作。随着生活日常、工作接触、业余交往多了,时间久了,对他们每个人就更加熟悉了。一个身影、一个走相、一句发音,哪怕打一个“哈欠”,便知是哪位了,也真得想把他们写一写。
分队总共10名卫生士官,他们是在众多卫生士官中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经过1个月的专业技能强化培训和2个月的行前训练,最终光荣地成为一名维和队员。抵达南苏丹任务区,他们在“一线”战位上,忠实履行使命,出色完成任务,医院“出手必出色,完成必完美”的标准引领,不负韶华,初心始终。
“阅兵女兵”—尹晶蕊
当然得女士优先喽!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女士官尹晶蕊。她模样俏丽、身材高挑,独有的“*人范儿”,绝不负中国女兵的称呼。就是点名时一声“到”,那也是不同凡响,透着那股子干净利索脆。医院卫勤训练中心卫生士官,年参加建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孟加拉国步兵营随队*医医院看病,总要找她,说她服务态度最好,打针技术最棒、输液扎针不疼。“巾帼不让须眉”,她已成为分队的亮点名片。
“沧州硬汉”—陈伟
陈伟,老家“武术之乡”沧州,医院卫勤处士官参谋,在医院担任口腔科技师。为能很好地完成维和任务,医院口腔科岗位学习1个月,掌握了常见牙科疾病的器械使用、牙片拍摄、器械消*等技术。去年12月30日,他的“千金”呱呱落地,维和一年,不能陪伴在女儿身边,施以宽厚父爱,见证女儿的成长进步,他也总觉有所亏欠。但看到那么多牙病官兵,来时“面如苦瓜”,走时“貌美如花”的样子,他又是那样满足,人生无悔,维和无憾。5个月来,他共收治90名牙病患者做过治疗,在这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南苏丹,牙科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他每次走上岗位,就像打了“鸡血”,乐此不疲。
“资深中医”—杨*
杨*,医院第一门诊部卫生士官,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师、康复技师,是医院门诊部卫生士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背部疼痛、腰腿痛、关节痛和各种运动伤。每每遇到合适的病号,他就大显身手,小小银针治“百病”。有人慕名而来,他私下还收了个洋徒弟—孟加拉国维和部队医疗官卡斯隆,每当杨*值班,医院的医疗助理莫妮莎也经常来讨教。3月份,就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冠脉痉挛性心绞痛患者。他业余练习陈氏太极拳,动作潇洒飘逸,绝不拖泥带水,一套42式太极下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拼命三郎”—武永强
医院急诊科的卫生士官武永强,机敏、灵活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联合国医院门诊部护士,他熟悉各项护理操作流程规范,熟练掌握了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的操作使用,多次担任分队卫生士官定期技能培训小教官。先后担任门急诊、住院部值班各15次,参与救治50人次,参与抢救危重患者8人次,完成空中后送伤病员2次。他在写给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