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跟往年不一样,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天柱和全国其他县份一样,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接到命令,天柱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师谢玉仙,放弃春节休息,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加入“逆行者”行列,在天柱县妇幼保健院和天柱县实验高级中学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医者仁心筑起疫情防控期间患者、患者家属和学校师生的“安全墙”。
有一种奉献叫舍小家顾大家
谢玉仙的阿公86岁,患有冠心病;阿婆84岁,患有高血压病;一岁半的女儿,嗷嗷待哺。谢玉仙含泪把二老和孩子托付给爱人和读大二放寒假回家的大儿子照料,自己奔向了疫情防控的战场。
春节期间,人们返家过年,人流量骤然增多。县妇幼保健院接待病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发热门诊也变得愈加繁忙,接诊的病人都是以往的数倍。“进保健院一个,我就测一个;进两个,我就测一双,手拿测温仪测温,我的手都举酸了,腿也站麻了。”谢玉仙说,一站就是8个小时。考虑上班来回不方便,减少传染家人的风险,她尽量把自己圈在工作场所。从春节以来,她以院为家,在预诊分诊连续值守20多天。2月20日,她回家换取衣物,当她打开家门,还不到一岁半的女儿迎面跑过来,愣了一会,以往喊得清甜的"妈妈"也忘了,只是抱着她的大腿一个劲放声大哭。此时,她的眼泪如断线的珍珠,滴滴落下。责任驱使,她亲了亲女儿,抹干眼泪,匆忙返岗,把爱洒给进院看病的患者和家属。
有一种精神叫迎难而上
“我是*员,我先上!”1月22日,接上级通知,院里需设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医院就诊人员排查力度。谢玉仙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名,承担起任务,连夜着手安排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事宜,排查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科室5人白天黑夜轮班,白天3人在岗,晚上2人在岗。凡是进院的人员一律排查。”谢玉仙说,对发热患者还要询问病史、接触史。疫情防控初期,患者和家属从来没有遇到过严防情况,嫌她们啰嗦、麻烦、无事找事,很不配合,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把患者的愤懑化为理解,把家属的焦躁化为温和。医院就医秩序一如既往,患者开心,家属满意。
疫情防控异常辛苦。为了节约一次性医用防护物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一戴就是八九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天下来,全身湿透,护目镜布满水珠,面部耳部勒出印痕。晚间回到宿舍,全身“散架”,酸痛无力。为节约防护服,谢玉仙把尿不湿等都用上了。2月22日至30日,谢玉仙体力透支过度,浑身乏力,她一边输液一边整理转诊对象名单,并一个个打电话回访情况。一个月来,谢玉仙和同事日夜奋战,预检分诊人,接待发热患者58人,其中有接触史的40人,疑似病1例(核酸检测阳性)。她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留给了群众。
3月12日,谢玉仙又主动请缨,到天柱县实验高级中学为复学做疫情防控,与该院护士一起,坚守学校多个日夜,又一次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安全留给了多师生。
有一种情怀叫耐心
谢玉仙在疫情防控期间,她的耐心如春风化雨,患者和患者家属玉汝于成。
2月12日中午,白市镇地样村龙塘组村民胡某的儿子袁某5岁,干咳6天,发热4天,乏力1天,间接接触过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袁某。胡某带着儿子来到妇幼保健院预检分诊台,要求做CT检查。当班医生从问询中了解到她母子俩来自天柱首例确诊患者居住地地样村,医院检查。胡某情急之下哭了起来。谢玉仙在发热门诊听到了原委,主动上前,递上两个口罩给母子戴上,拿出凳子给母子坐好。安抚胡某,告诉胡某小孩这种情况疑似“新冠肺炎”,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和CT检查,否则会耽误病情。经过耐心劝说,胡某终于同意了,谢玉仙联系单位救护医院就诊。孩子得到及时治疗,脱离了危险。
3月19日晚9时许,谢玉仙正在实验高中医务室值守,高三文科班学生何某,父母离异,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思念母亲。加上对疫情的恐惶导致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体温36.8℃,心率次/分。谢玉仙耐心给何某作心理疏导,鼓励多段练,多与同学交流。连续陪伴鼓励三个中午,何某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回班正常学习。
3月21日,高三理科班女生张某说一天前因吃方便面引起腹泻2次,今晨出现右下腹痛,心情紧张,性情急躁。经查张某右腹压痛明显,谢玉仙考虑张某是急性阑尾炎,劝其不要紧张,医院进一步检查。医院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治疗一周后返校读书,心情平静。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这场“阻击战”中,谢玉仙践行着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百姓筑起一道“安全墙”。
?喜讯!天柱成功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天柱县袁昌选同志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赞!天柱这6个村寨获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稿件来源:县融媒体中心陈光昌杨德志龙本英
▌一审:孟珊
▌二审:杨庆松
▌三审:杨振东
▌本期编辑:孟珊
▌新闻征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