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每个自卑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畸形的家庭
TUhjnbcbe - 2020/12/27 15:34:00

影响一个孩子性格形成的,除了先天因素以外,更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后天的环境影响,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绝大部分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无忧无虑的天使,自卑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慢慢积压的。

  那么,孩子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呢?

采取打击式教育的家庭

有一个词叫“优秀的自卑者”,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是优秀且成功的,可是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种自卑,经常自我否定。

姜文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自卑者”,作为被大家熟知的中国最有个性的演员兼导演,桀骜不驯是他的代名词:

23岁与中国最红的女明星谈恋爱,金鸡、百花双料影帝,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

在外人看来,他可谓功成名就,是绝对的“人生赢家”。

然而,在许知远主持的访谈节目“十三邀”中,姜文却说自己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而这种不自信来源于他的母亲:

(1)他在得知自己考上中戏后,跟母亲报喜,但母亲的反应平淡,甚至可以说有些冷漠,只是让他去把脏衣服洗了。

(2)他在成名后赚了钱给母亲买房子,可母亲从来没住过他买的房子。

可以说姜文一直在讨好母亲,为的只是得到母亲的认可,但直到母亲去世,都没有找到机会解开自己的心结,这也成为了姜文的另一个心结。

每一次的打击式教育都像一枚钉子,钉在孩子的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或许会愈合,但是钉子却会永远留在孩子心里。

父母最应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也最容易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如果父母一味地打击、否定孩子,孩子谈何不自卑?

“重压”式家庭

有些父母,在心目中有一个完美的孩子的形象,品学兼优、多才多艺、谈吐优雅、知书达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是这样的。

这种家庭中,父母们一直在要求孩子做到他们认为该做的事,完全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意向和能力。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可能会被驳回、爱玩的天性被过早剥削,只是在尽力迎合满足父母的要求。

在外人看来,这些家庭中的孩子,是人人夸奖的好孩子,他们听话、上进、自律。

但其实他们可能一直活在父母塑造的完美形象的阴影下。

不可否认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父母心中的骄傲,但是如果这种心理被父母视作理所应当,并且认为孩子仍然做得不够时,孩子极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我做什么父母都不满意”、“我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我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以上或类似的想法,说明家庭内部给予的压力已经过大了。望子*固然是每人的愿望,但“*”的基础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穷养”孩子的家庭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30岁了,家里条件不算差,但从来没有谈过女朋友,家里很着急。其实他也相了不少亲,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的自卑。

他的父母坚信“穷养儿,富养女”的道理,因此在他小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几句话是:“我们家没有钱”、“买不起”、“别买了浪费钱”。

显而易见,他在童年时候的愿望,大部分都没有被满足。

虽然他现在工作赚了钱,已经有能力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可是他还是很自卑,无论是谈吐也好,气场也罢,都表现出一点不自信和胆怯。

每次去相亲,他总觉得对方条件比较好,即使有好感,也不敢向前迈出一步,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

有人说,“穷养孩子”是让他在童年多吃苦,培养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性格。

可是,父母们应该知道的是,就算是不太富裕的家庭,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因为如果从小就丧失对金钱的支配权,极其容易造成自卑的性格,更有甚者会因此而产生对金钱的过度渴望,进而走上歧途。

“穷养”是让父母们培养一个没有攀比心态的孩子,而不是一个连正当需求都无法被满足的自卑的孩子。

疏离的家庭

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在某间中学担任实习心理老师,听过许多学生的倾诉,其中有一个男孩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男孩说自己性格比较孤僻,总是独来独往。

有天晚上,他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医院联系不到他的父母,只能联系其班主任。班主任急忙赶过去签字,才将他送进手术室。

他醒过来的时候,病床边的依然只有班主任。他当时立马就哭了。

因为他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跟他联系了。

自己不会做饭,每天回到家就吃泡面或者外卖。他说自己都做手术了,父母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对父母根本不重要呢?

我听完的感受只有心酸和无奈。

父母角色的缺位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生活缺少陪伴、喜悦无处分享、挫折得不到安慰,久而久之,孩子不是自暴自弃就是变得自卑。

很多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并且觉得孩子还小,有时间去弥补。

但童年时光一闪而过,等到想要陪伴孩子时,可能父母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多陪陪孩子吧。

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万万不可取,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暴力,都会让孩子的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

已有多项针对问题儿童的调查表明,长期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极其容易形成极端的性格。

其中一种是自己变成施暴者,因为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对暴力的敏感度降低,对道德的边界认知不清晰,便有样学样地将自己的痛苦以暴力形式发泄在他人身上。

而另一种则是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由于这种孩子长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之中,对于家庭产生了比较大的恐惧感,以至于一想到便会不自觉地产生害怕情绪。

长大后,对于一切挑战比较大的目标、比自己强的对手时,首先会想到退缩。

在与人相处时,因为家庭暴力引发的懦弱自卑,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也不敢反抗。

在工作中,往往在被同事或上级欺压时也不敢反抗,因害怕出错而一直畏手畏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极不自信,工作表现普遍比较平庸。

想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必须先构建一个健康有爱的家庭。

孩子的性格可以说就是家庭塑造的,其需要父母引导,别因为大人的错误,导致孩子一辈子活在自卑的阴影中。

以上就是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看完有所收获的话可以点赞、在看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扫描它,带走我,给你带来更多我的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个自卑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畸形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