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饮食古人从一块画像石中,探秘汉代百姓家
TUhjnbcbe - 2025/8/13 9:44:00

前言

在物质极度富裕的当今社会,普通的吃、穿、住、行早已成为寻常人家的普通生活方式中的一环,从一定意义上讲“吃”早已不是一个现代化的问题,但如何“吃”,吃什么,怎么吃却一直都是上层社会区别于普通人的重要标志,历史领域原创作者:历史有风,将以史实材料为依据,开辟《饮食古人》系列专栏,带你领略从先秦到近代古人的饮食细节,从中探秘关于“吃”的历史。

从各种各样的影视剧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关于古代各个朝代皇室贵族的奢靡宴会场景,但是却极少描述普通百姓家庭聚会时的场景,我们深信历史和文明应该是由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创造的,因此,今天的《饮食古人》专栏,将以一块从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带领大家探秘汉代百姓聚会时的场景。

整体感观

从画像石的整体布局来看,基本上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正襟危坐的主人和宾客,一部分是丰盛多样的食物,一部分是精彩多样的音乐与舞蹈表演。

画像石整体表现的是汉代民间聚会,宴请宾客时,以美食、音乐和舞蹈款待来宾的场景。

细节描述

整块画像石力图以一种平面的形式表现当时民间家庭聚会的立体场景,因此画像石被分成了上中下三层。

上层

从画像石直观来看,在最上层的左边有两个人相互对坐,中间有一个人跪坐在地,手中举着一个像壶一样的东西。在相互对坐的两人的中间有一张方形桌子,上面摆放着两个小酒杯,并依次摆放有一条大鱼、三只肉鸭,以及明显能够清晰辨别出的硕大的肉串,还有一些饼状物。

同时在最上层的右边,也就是两人相互对坐的对面,有一个人正抱着琵琶进行弹奏。

在此推断中间一人应该是负责端茶倒酒的服务人员,而相互对坐的两人应该是主人和主宾客,其对面则是负责音乐表演的演奏者。

中层

中层一共有五个人,其中左边三个人身前摆放着各种乐器,应该是负责奏乐的越是,在中间则放着一张鼓,鼓的旁边有一名身着青丝长袖的女子正在挥袖起舞,而在鼓的周围即跳舞的女子的脚下,则奇怪的放着七个盘子,关于放置这七个盘子到底是何用意,我们将在下面的史料中进行解读。在右边则端站着另外一名女子,从形态上看应该是在演唱。

由此推断,中层实际上可能正是当时主家宴会厅的中央,其主要功能就是负责舞蹈和音乐表演,是为家庭聚会的主要助兴的地方。

下层

下层一共有三个人,其中一人手中端着壶站立在一侧,两人端着酒杯如同上层中的两人一样,对坐在一张桌子前,由此基本可以判断,站立者应该是负责服务工作的人员,而对坐的两人则可能是其他宾客。

史料佐证

以上直观画面和推断均是从画像石的直面感官上进行分析,大体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在一个方形的宴会厅中,主人和主宾客对坐在大厅的上方,其中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和演奏者为他们服务。而在宴会厅的中间则主要是负责歌舞乐器表演的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为宴会助兴。而在宴会厅的下方则是其他宾客,同样安排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为他们服务,但与主宾客相区别的地方,则在于,没有安排单独的演奏者为其表演。

以上场景可以总结为“宴饮歌舞”,在《南都赋》中对这一场面有极为详尽的描述,书中记载汉代南阳人在合家相聚或祭祀祖先或招待亲朋时,都会举行豪华的家庭聚会,其中不仅要提供美味佳肴,更要安排歌舞伎进行表演,宴会时长往往是通宵达旦。

因此《南都赋》中的相关描述基本印证了我们对画像石中的相关推断,那么在画像石中,位于宴会厅中央的舞女脚下的七个盘子到底又代表着什么呢?

根据《宋书·乐至一》记载,“晋初有杯盘舞,借以七盘为舞也”。意思就是在晋朝初年有一种以舞蹈中反复用手接纳杯盘的舞蹈,这种舞蹈的主要形式借鉴了七盘舞。由此可见“七个盘子”应该与某种舞蹈相关。

在《搜神记》中有记载,“晋太康中,天下为晋世宁舞,矜手以接杯盘反复之。此则汉世唯有盘舞,而晋加之杯,反复之”。大意就是晋朝时有一种空手反复接纳杯盘的舞蹈,这种舞蹈在汉朝时候只是用盘子作为基础的舞蹈,到了晋朝则加上了杯子。

从此可以推断,画像石中舞女脚下的盘子实际上是整个舞蹈的一部分,而根据历史学者在其他出土文物中的分析,这种七盘舞实际上是一名舞蹈演员在七个盘子之间按照鼓声的节奏进行表演,表演时要做到舞姿流畅,且也要保证放置于场地中的盘子完好无损。

汉朝绝对很有趣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18.4购买

这实际上体现出了当时歌舞伎的超高表演技术,也表现了人们对舞蹈表演的较高要求,但更为直接的深刻的体现则是,舞蹈表演本身与饮食器具之间的直接关系。

这种关系在今天的社会可能体现并不明显,但却无法否定艺术与“饮食”之间的关联,而七盘舞的存在则可能正是对“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最好诠释。

1
查看完整版本: 饮食古人从一块画像石中,探秘汉代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