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幸福沈阳沈阳一年新增2000余家摄影
TUhjnbcbe - 2025/7/19 16:57:00

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摄影行业迎来了一年当中的经营小高峰。许多市民选择前往照相馆,让专业的摄影师为幸福定格。

据不完全统计,虎年春节期间,位于沈阳市内主要商业街、城市综合体的数千家影楼、照相馆几乎全部处于营业状态,且生意盈门。其他具有独立门市或在写字间内的照相馆、摄影工作室也都选择在大年初五提前营业。

与几十年前走进照相馆拍张百天照、十几年前走进影楼拍套婚纱照不同,如今,从节日、生日到纪念日,拍套摄影写真,已经成为沈阳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家常便饭,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刚需”。

而照片的存在,不仅关乎主角本身,背后还有那个号称“记忆存档、永不褪色”的摄影照相行业。该行业在年逆势增长,全国总体达到约亿元的市场规模。

在沈阳,过去一年新成立的摄影企业就超过家。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它们涌入摄影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赛道”里,争相讲出自己的“新故事”。

-1-

从腊月二十七约到正月十一

李颖一家7口的摄影故事

腊月二十七中午确定下来要拍一张全家福的想法后,市民李颖立即着手联系照相馆。性价比要高一些、口碑要好一些、场景和服装要新颖一些、离家要近一些。挑来选去,最终,她在东中街找到了一家摄影工作室。7人元套系,每人三套服装,背景随便选,带化妆,30张照片入册,版权全送。

“年前排满了,初五到初十也都约满了,都是拍全家福的。给你们排在正月十一的中午场,早点过来挑服装、化妆。”销售人员干脆利落地说。

这已经是李颖综合各方面因素后能排到的最早场次的照相馆,市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双方父母加上自己一家三口,7人在2月11日中午之前赶到摄影工作室。一进入摄影棚,看到一个角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布景风格,双方父母都表现得非常兴奋。“二八自行车、大立柜、脚踏式缝纫机、海燕双卡收录机,这都是咱们年轻那会儿最流行的。”李颖的父亲说。李颖的母亲和婆婆一头扎进衣帽间,都相中了大红的中式褂袄;8岁的儿子则相中了各种道具,爱不释手。

一直拍到下午4点半才收工。双方老人虽然很累,但兴奋劲儿依旧没过。李颖的婆婆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小时候有一张在生生照相馆拍的周岁照,无比珍贵,后来儿子结婚的时候,趁着他们拍婚纱照的机会,拍过4口人的全家福,此后就没再走进过照相馆。“平时总拿手机拍照,觉得照相馆挺贵的,这次体验又好又便宜,我都想跟老头子在结婚纪念日再补拍一套婚纱照了。”

“等通知来选片。”工作人员一边跟李颖说,一边向里面喊,“夜场3人套,化妆接一下!”下一拨要拍摄的顾客已经到了。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其实从1月中旬中小学生放假后,很多照相馆、影楼已经迎来了今年第一轮的拍摄高峰期。春节前后是第二轮拍摄高峰期,时间段为2月初至2月底。

市民的消费热点不仅局限在全家福上。在长白万象汇二楼一家全国连锁品牌照相馆,证件照、新年照、文艺照、职业照,甚至是社交头像照等,都是近段时间市民消费的热点,价格最低为单人证件照,元起步,包含服装和化妆在内,即便过了高峰期,预约排期也需要三到五天。

市民小潘告诉记者,她和3位大学同学从去年春夏之交一直拍到了今年春节,一共拍了4次,换季或者过节,都会约好一起来拍写真照片。“这是一种仪式感,在烟火气的背后保持内心诗意的生活。”小潘说。记者采访中获悉,更有市民坚持预约每年入冬第一场雪的户外拍摄,在雪中留下那一刻的美好瞬间。

-2-

从婚纱摄影一家独大到家庭摄影兴起

市场总盘子已达亿元

如小潘所说,走进照相馆记录下某一个特定时刻,寄予着对待时光的郑重感,是一种仪式感。

年结婚的市民张晓楠告诉记者,她清楚地记得,婚礼举办那一年,沈阳流行的几家大型婚纱影楼分别是金夫人、时尚经典、巴黎婚纱摄影。“感觉那时候到影楼去拍婚纱照甚至比婚礼本身更重要,天还没亮就往影楼赶,化妆、试装、摆造型,一大群人呼啦啦地跟着,还要拍外景,花了1万多块钱。”

时过境迁,仪式感从一生中特定的一天,变成了每个与众不同的今天。

如今,张晓楠上初中的女儿隔三差五就去照相馆拍照片,前几天刚拍了一组3张春节古风照,才花了元钱。

“这是一个区别于十几、二十年前的市场。那时候摄影市场主要被婚纱摄影垄断,大家进影楼和照相馆的目的主要就是拍婚纱照。”在沈阳从业已经19个年头的摄影师宋洋告诉记者,8年前他的摄影工作室开业到现在,婚纱摄影只占了非常小的比例,其中超过一半为家庭摄影,包括儿童照、亲子照、全家福等,其次为个人肖像照,包括证件照、形象照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婚纱摄影需求变小了,而是摄影市场的总盘子越来越大。婚纱摄影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在沈阳,一直持续到7年—8年左右,保持着一家独大的局面,此后随着儿童摄影的兴起,家庭类摄影市场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婚纱摄影占市场总规模约30%左右。

数据显示,婚纱摄影行业产值从年的亿元,发展到年的亿元,再到年的亿元。而发展到年,包括婚纱、家庭、肖像类摄影在内的我国摄影市场的总规模超过亿元,到年达到亿元。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手机像素高、功能全,拿手机都非常方便,为什么人们还要到影楼、照相馆拍照片呢?因为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钱进照相馆里留下影像,意义要远大于把钱花在其他地方。”宋洋说。

宋洋的大象摄影工作室开在长白岛中海国际社区,走高端定制路线,春节期间早上8点半到晚上10点钟连轴转,其中不乏七八十岁的老人带着一大家子人来拍照。“今年拍完,可能明年看还没啥感觉,但是你过10年再看,专业摄影留下来的影像能够经得起岁月打磨,更是一种在岁月久远之后还能够回味情感的宝贵载体。”

-3-

从第一家国营照相馆到家摄影企业

沈阳摄影市场很大竞争很激烈

新中国成立后,生生成为沈阳第一家国营高级照相馆。随后,摄影赛道不断发展壮大,近五年更是进入飞速增长期。

仅过去一年,就有家企业注册成立。而相应的,在沈阳成立超过10年仍在经营的企业,仅有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摄影市场虽然很大,但竞争很激烈。

大悦城周边的几栋写字楼里,小型摄影工作室“星罗棋布”,是业内公认的沈阳摄影“集散地”。日前,记者在其中一栋楼的一楼大堂看到,驻厦单位牌匾上,有几十家摄影机构。2楼是一家年前刚开业不久的工作室,走廊里摆满了衣架和服装,形象宣传照还散落在地上。“设备、服装、房屋租金、人力,前期各项投入都挺大。原本是觉得这附近已经形成规模了,可能会有一些直接上门来的顾客,但现在看,如果不跟楼里的几十家工作室进行差异化竞争,并且在网上做好营销,很难生存下去。”工作室负责人是自己创业的80后摄影师,他现在正在思考往旅拍或宠物摄影方面拓展。

沈阳知名独立摄影师苗旭从业超过20年了,他告诉记者,目前沈阳市场上的摄影机构按照规模来看,基本上分为大型连锁门店和小型工作室两种。仍旧走传统路线、按“流水席”模式操作的大型连锁门店,以及小而全、没有鲜明个性、同质化严重的小型工作室,都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地位,会被淘汰掉。“前者靠捆绑、套路、二次消费做一锤子买卖,后者靠低价走量。模式都差不多,像开‘流水席’,在网上用几块钱就能买一套模板,拍出来的照片就是换个脑袋,根本没有灵魂。”苗旭毫不客气地说。

关于这一点,消费者陶先生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医院病房里对着孩子一顿拍,然后说是孩子的人生第一影,非常有意义,会免费赠送给陶先生。留下联系方式后,陶先生就陷入了这家连锁摄影机构的套路里,满月照、周岁照环环相扣,拍照片像赶场,买版权要加钱,后期修图修得像别人家的孩子。“最终花了多元,照片拍得一点儿都不满意。”

“一年花个几千元钱拍照,记录孩子成长经历,谁都舍得花这个钱,关键是得拍好了。”从孩子两岁开始,陶先生果断换了一家专门给孩子拍户外的工作室,一年拍两次,已经连续拍了两年。

-4-

从物质消费上升到精神消费

顺应消费者要求是发展关键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第一大城市,大量的中高收入群体的崛起是其最大的支撑,消费能力毋庸置疑。更为重要的是,像沈阳这类大型城市,消费升级其实就是从物质消费上升到精神消费的过程。”古风摄影机构盘子女人坊董事长杨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沈阳,摄影市场已从营销慢慢转移到产品体验本身,只要围绕体验和产品做好文章,消费者是非常愿意消费的。

从行业角度看,杨健表示,摄影写真这些体验式服务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大,区别于婚纱照,摄影写真更有持续性复购力,其未来发展可观。

这家于3年成立于湖南长沙的古风摄影机构,在年进入沈阳市场并选择沈阳最具文化历史氛围的中街开出一家平方米的直营店,门店有一种“中国风穿越体验基地”的既视感,接待厅各朝代服饰罗列过道,每移动一步就穿梭到了一个朝代。其独特的古风路线和原创能力受到市民认可,目前已成为沈阳本地古风摄影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

“无论是来自浙江杭州的海马体专注于证件照市场,还是来自湖南长沙的盘子女人坊走古风路线,这些摄影机构在沈阳市场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给我们本土摄影机构带来的启发就是,要注重消费者体验,提供差别化服务,在细分领域讲好自己的故事。”苗旭说。目前,湿板老照片、旅行跟拍、自助拍摄、国风摄影,甚至是上学、接待客户、参加会议等生活、工作中的各个场景,都一一被开发成新的摄影主题。

苗旭认为,沈阳不缺文化氛围、不缺技术好的摄影师,更不缺消费能力,缺的是从业者在细分领域的钻研能力和在主题原创领域的打造能力,只有顺应消费者对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摄影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深耕高附加值和更具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才能在摄影这个百年“老赛道”里获得新机会。

沈报全媒体记者:刘洋

摄影:李浩

1
查看完整版本: 幸福沈阳沈阳一年新增2000余家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