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纹饰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是以鱼作为装饰的主体内容。用鱼纹做装饰见于古代各类艺术品中,其中以鱼纹陶瓷最为丰富。鱼纹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这个时期的先民多居住在河流溪畔,长期的渔猎生活使他们对鱼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在早期的生活器物上也就留下了有关鱼的内容。后来鱼被赋予了一种思想和文化内涵,战国时代的庄子说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他的这种鱼乐思想,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演变成一种独有的艺术主题;与此同时,用鱼纹装饰的器物也非常流行,而鱼纹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大量出现见于宋辽时期,明清是鱼纹瓷发展的高峰。
大量出现于宋辽时期的鱼纹瓷,所涉及的瓷器种类包括青瓷、白瓷、彩瓷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有盘子、瓷枕等,这类器物上的鱼纹采用了绘、印、刻、划等多种装饰技法,生动再现了莲花游鱼水波游鱼等不同形象。这个时期的鱼纹瓷以写意为主,风格粗犷豪放。鱼纹多以双鱼的形式出现,呈同向平行游动,鱼鳞呈连弧状平行排列,或呈半圆颗粒状突起,这件?泉窑的青瓷双鱼纹盘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器物。进入元代,鱼纹瓷形成了宋代鱼纹瓷无法比拟的优势,无论是品种、器型、装饰技法和表现风格都别开生面、独具特色。
元代的鱼纹瓷主要特点是采用釉下青花,它的特点一般是单鱼或双鱼入画,纹饰布局分两种,一种是在鱼的下方有一丛水草,然后在鱼的左右两侧有两束荷花,荷花呢和荷叶蜿蜒地浮出鱼的上方水面,它的特点是写实夸张,鱼体一般比较丰盈,动感比较强,青花的用色多半用进口的料,色彩比较浓艳,形象生动。由于元代的鱼纹瓷在写实的基础上又有夸张,因此作为纹饰主体的鱼的形象,就显得更富有情趣和韵味,这是元代鱼纹瓷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同时鱼纹瓷中出现的这种鱼和水草一起使用的情况,通过不同的组合,产生了一种意境;而且这个时期的纹饰比较讲究对称,不单调;还有青花彩绘技法的应用更加成熟,器型上的纹饰有一种水墨画的味道。到了明代,随着宫廷养鱼成风,出现了鱼谱,和鱼有关的各类活动也多起来,像当时的赛金鱼表演就是非常盛行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活动。那么作为体现在器物上的鱼纹也成为明朝各个时期喜绘的纹样,其中以鱼纹瓷最突出,应用的非常广泛。明代的鱼纹装饰瓷器比前期品种数量都要多,这时候所见的有青花釉里红,仿定窑白瓷、蓝釉、孔雀蓝、五彩瓷等,其中呢尤以嘉靖朝最为突出,嘉靖朝的鱼纹一般由前朝的鲫鱼变成了鲤鱼、白鱼、青鱼、桂鱼等这样的四种鱼纹,加上一些浮萍、水草等共同使用,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用色比较鲜艳,一件瓷器上可以见到鲜艳的红色、绿色、黄色等,那么它的画风呢也比较写实,器型常见于高足杯,还有盘,还有双耳尊。明代的鱼纹瓷除了品种得到极大的丰富外,在嘉靖时期,用色和画法上还有一个最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开始大量出现于不同器型上的鱼纹,受到晚明画风的影响,画法细腻、纹饰繁密,商业性强。它被认为是鱼纹瓷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变化。到了清代,鱼纹瓷的品种、器型、装饰风格和表现内容更为多样,进入了一个集大成的时期。清代所有的各种釉色品种的瓷器都有用鱼纹作装饰的,比如青花、粉彩、法郎彩、五彩、豆彩、孔雀蓝釉、几蓝釉等,这个时候的鱼纹瓷,最重要的特点是画风非常细腻,就像工笔画一样,每个鱼纹的鳞片,它都不怕麻烦的一一的都画出来,而且这个鱼纹的阴阳面,受光面它都表现出来了,可以说它又是受到了西方油画的影响,装饰风格也不同于以往各朝,除了传统的水波游鱼、莲池鱼、藻鱼之外,还出现了鱼与生活中常见的鱼、虾、螃蟹在一起绘制,还和龙纹,还有和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纹一起组成纹饰,清代鱼纹瓷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它所有的画面有吉祥的象征意。清代的鱼纹瓷不仅以品种数量最丰富而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通过鱼以及鱼和其他事物的象征性构建,将一种美好的祝愿融入其中,因此这个时期的一些鱼纹瓷不再只具有单一的纹饰欣赏功能,而是能够表达一个主题,有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在里面,这也使鱼纹瓷具有了更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