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美术史上最著名的一幅的风俗画,表现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由郊外到市区的景象,堪称北宋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清明上河图》中,表现饮食元素的场面比比皆是。让我们走进画中,来一次穿越时空的汴京美食之旅。
卷首:木炭与菜园
按照长卷的打开方式,我们从右往左看。最右侧画面开端部分,一队驴子从远郊向城里进发,驴背上驮着的都是木炭。时值清明,已经不用取暖了,这木炭自然是用来烧火做饭的。
运木炭的驴子
向左是一片菜园。为什么城郊没有庄稼?这跟我们今天的城市近郊是一样的。汴京是一座拥有多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每天的食品消耗量惊人,因此种菜显然比种庄稼获利更丰。据北宋陶穀的《清异录》记载:汴京近郊一位种菜的纪姓老人,仅凭一把锄头就养活了一家三十口。这位纪大爷临终前把子孙叫到床前,谆谆告诫:“我们这个十亩地的菜园子就是一片青铜海啊,你们一定要好好照看。”“青铜海”者,绿色的铜钱海也。
青铜海
继续前行,在汴河边你可以看到很多小酒店。汴京的酒店分为三类:小店、脚店和正店。
河边小酒店
我们先说小店,沿河的小酒店都属于小店。
汴河是一条运河,堪称汴京的生命线,每天过往船只络绎不绝,也促成了沿河商业街的发展。画面中,沿河街小酒店的店主人正在门口招揽顾客,酒旗上写着“小酒”二字。宋朝的酒有“小酒”和“大酒”之分。大酒是在冬天酿造,夏天出售的,经过窖藏,酒香醇厚,自然好喝,价钱也相对贵一些。小酒则是从春天到秋天随酿随卖的散酒,由于价钱低,一般老百姓也消费得起。河边的这家小酒店里就卖这种小酒,你看,酒店里那个老者正在跟朋友对饮呢。店东侧是一家食品店,几个大笼屉叠放在一起,一个挑着担的汉子正在买馒头。
小酒店·卖馒头
沿河靠近码头的地方还有一家酒店,档次要高一些,里边还有雅座。窗户敞开正对着河面,客人一边喝酒一边欣赏风景,乘船的客人也许会拉着船主去岸上喝两杯。
在河里的豪华客船上,可以看到舱内有些餐桌之类的家具。这是一个大客船,本身就有餐厅,可以在船上用餐。
过了虹桥,靠近河岸的小酒店里,生意明显比河对岸的酒家要好多了,厨房的门口有一个摊铺,类似于今天的外卖窗口,透过门窗可以看到大灶台下有好几个炉口。店内伙计一手端着一碗饭,正在给两位客人送餐。
虹桥脚店
虹桥是画面中最醒目的建筑,虹桥左边最醒目的建筑则是一家脚店。所谓脚店,指的是“正店”之外的酒店。根据《东京梦华录·酒楼》的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这个脚店因为位置得天独厚,自然生意兴隆,门脸也足够场面。门旁的大灯箱上写着“十千”“脚店”。“十千”是酒的别称,李白有云:“金樽清酒斗十千。”店门口的两根柱子上分别写着“天之”“美禄”四个大字。所谓“天之美禄”,也是酒的别称。汉代鲁匡有云:“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店东侧悬着一面酒旗,上书“新酒”二字。所谓“新酒”,特指在中秋节前后开始售卖的酒。开坛的时候,酒店往往要举办隆重的欢庆仪式,并请很多美女前来助兴。
十千脚店
这家脚店有一个形制标准的彩楼欢门,这个造型我们在另一幅宋代名画《闸口盘车图》中也可以看到。彩楼欢门相当于今天的灯箱广告,起装饰作用。门口的车子好像是在搬运钱串子,看来这家店铺算得上财源滚滚了。再看酒楼上,有人负责递菜,有人负责上菜,各司其职,说明这家脚店的管理也是相当规范的。
各司其职
脚店门外有个光着两条胳膊一手拿筷子一手拿着两个碗的小伙子,有人说这是外卖小哥,有人说这是买来自己吃的。其实,从腰间的围裙来看,他也可能是个店小二。
外卖小哥?店小二?
正店·孙羊店
最后说说正店。《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处正店,它就是位于长卷靠近结尾处的“孙羊店”,它属于汴京的“七十二家正店”之一,也是整幅画中最气派的一家酒店。
这家正店有三层,大门左侧粗壮的旗杆上斜挑着一面硕大无朋的彩条相间的店招,上书“孙羊店”三个大字,旗杆上还有花枝招展的饰物。酒店正面门楼上是华丽高大的彩楼欢门,上面扎满了绣球、花枝、凤凰等,看上去琳琅满目。
孙羊店·彩楼欢门
店门前三个长方形地灯上写着“香醪”、“正店”、“孙X”等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坐满了客人,桌上菜肴丰富,大门口还有新来的客人正往里走。这样的酒楼经常可以聚集上千名食客,生意十分火爆。
此外,孙羊店的门廊上还有四颗巨大的栀子灯。这是从五代开始形成的汴京酒楼风俗,表明这家酒楼不仅提供酒宴,还可以有妓女陪侍。“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场面如此魅惑,难怪宋徽宗也微服私访,留下了与名妓李师师的一段风流韵事。
孙羊店这个店名在今天也许应该叫“孙家全羊大酒店”,显然它是主打羊肉特色的酒店。宋代禁食牛肉,《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动辄“来一斤牛肉”,只是出自小说家的想象。如此一来,宋代吃货们就铆足了劲研究羊肉的吃法。仅《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的汴京羊肉美食就有排炊羊胡饼、羊肉小馒头、羊肉包子、羊肉荷包、旋煎羊、虚汁垂丝羊头、入炉羊头、批切羊头、乳炊羊肫、羊闹厅、羊角、入炉羊罨、生软羊面、炒羊、羊腰子、羊奶房、羊肚、羊肺等。顺便说一下,羊奶房就是羊乳房。今天的人们也许无法想象,宋人对羊乳房情有独钟。南宋权臣张俊宴请宋高宗赵构的时候,也上过“羊奶房”这道菜。
有人托着食盘进店·栀子灯
如果店内菜品不能满足你的口味,还可以吃到从外边送进店里来的美食。汴京的正店除了少数几家,绝大多数都不拒绝外来菜品。你看店门口有人托着食盘进店,店内既有很多托着盘子卖熟食肴肉的,也有卖各种干果小吃的。客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时点餐。
孙羊店东侧的配房里摆着一个个大肚滚圆的酒桶。宋朝的酒税收入很高,所以官方对酒的生产也非常重视,实行曲酒专卖制度。曲酒只能由官府发行,但并不是所有的酒楼都能从官府那里买曲酿酒,只有像孙羊店这种正店才拥有酿酒作坊。那些没有酿酒资格的脚店,只能从正店进酒。酒桶旁三个健壮的肌肉男在比试力量,一个在拉弓,一个正跃跃欲试地缠护腕,送酒可是个力气活。孙羊店院子后边堆得高高的正是酒缸,说明酒的消耗量之大。
负责运酒的肌肉男
当然,宋人好饮酒俨然已经形成“酒患”,“小饮怡情,大饮伤身”。因此,有些医馆专门配制解酒的丸药。画卷尽头处有一家医馆“赵太丞家”,门口招牌上赫然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看来是专治饮酒过度的。
小吃摊·行走的食摊
如果你不想进店,在街上边走边吃也保你吃个够。各种档次的酒店之外,汴京街头还随处可见卖各种美食的店铺、地摊以及行走的食摊。
在路边,在桥头,在虹桥上……你随处可见卖熟食的店铺及摊点,宋人的主食包括“诸色包子”“糍糕”“团子”“蒸饼”“糖饼”“油饼”“饼店”“馒头”等。
孙羊店门口的小食摊
很多小酒店门口都能看到食摊,摆了类似馒头的东西在卖。这些食摊依托酒店而生存,有的也许就是酒店自身经营的。虹桥头上也有卖馒头的,从馒头个个竖立的造型看,很类似今天北方的竹钎馒头。孙羊店门口有几个卖零食卖甘蔗的食摊。城门外平桥头北边那个地摊,正在卖一种圆形的食物。有人说那是西瓜,一粒粒黑点就是西瓜籽。我认为这个属于脑洞大开的想象,西瓜断没有全部切开来卖的。再说,高明的画家表现物象不可能如此单调,只提供西瓜切开后的样子,而忽略了更能体现西瓜特征的瓜皮花纹。也有人说,那其实是烧饼,上面的黑点是烤糊的芝麻。芝麻怎么可能会那么大?我看黑点更像是烤糊的葱花。看它中间凹陷周边翘起的样子,很像今天的馕。
烧饼?馕?
想吃肉?在虹桥脚店门口就有一家肉摊。《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那个号称“镇关西”的郑屠,强买民女,可见有钱有势。画面上有没有猪?还真有。城外护城河边的柳树下正有一群猪缓缓走过。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城每天消耗的猪数以百计。正是眼前游走的这些猪,保障了京都的肉食供应。
一群猪缓缓走过
在整幅画中至少可以看到四个沿街叫卖美食的。他们一手托举着食盒,一手提着支架。遇见食客,他们就把头顶上的食盒放在支架上。他们所卖何物?有的是下酒的肴肉,比如烤鸡、烤鸭、羊脚子、脆筋巴子、姜虾、酒蟹、獐巴、鹿脯等。也有的是银杏、栗子、大枣、龙眼、榛子、榧子等干果。
行走的食摊
饮子·香饮子
渴了,那就来杯茶饮。汴京城中除了有众多茶坊,还有临街的各色饮料专卖店。
虹桥桥头东侧,“十千脚店”对过就是一家卖饮料的小店,店门前是两把巨大的遮阳伞,伞下小木牌上写有“饮子”二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饮料。这些饮料多数用草药煮成,两个刚放下担子光着胳膊的男人似乎在买饮料,这表明它们的价格应该不高,属于一种大众饮品。
饮子
在久住王员外家门口也有卖饮料的小摊位,遮阳伞下挂着“香饮子”的牌子,看上去像摆着一个冰块,这应该是卖冷饮的,看来宋朝就已经掌握了保存冰块的技术。前一年冬天制作冰块,隔热保存,第二年春夏拿出来售卖。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都城杭州所售饮料有十七种之多。
香饮子
结语
汴京餐饮业如此发达,跟当时奢靡成风的社会风气有关,这一点在北宋名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就曾经指出过:“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所以有人认为这幅《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向宋徽宗进谏的作品,灯红酒绿的繁华背后,也许藏着深深的隐忧。据陈传席考证,这幅画完成于年前后。短短20年后,也就是年,北宋就灭亡了。当日汴京的“盛世景象”只能从图画中追寻,实在令人叹息。
文/溪桥步月作家学者代表作《非常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