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11月16日,在连山壮医院新医技综合大楼八楼的外科病房内,骨科副主任医师曹卫权正在指导术后患者胡礼桢(化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数日前,56岁的胡礼桢由于跌倒造成肱骨骨折,来到连山人医治疗,经曹卫权主刀进行手术。“开始手都动不了,现在恢复很好,多亏了曹医生。”
曹卫权正在指导术后患者胡礼桢(化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黄津摄
年12月,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曹卫权,作为帮扶医院,任医院党支部书记,对该院开展全方位的专业指导和技术帮扶,并在每周四坐诊,为连山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近一年的帮扶时间里,他把骨科领域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到连山,开展多项首例手术,医院功能建设,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致力于在连山探索一条健康惠民之路。在他的驻点帮扶和带领下,医院医技水平迈上新台阶,患者就医环境得到改善,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来到医院帮扶,任医院党支部书记的曹卫权。黄津摄
首开新手术填补历史空白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处粤湘桂三省(区)交界,是全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域有9.5万常住人口。因经济和医疗技术发展水平滞后,医师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医院医疗设施均较为有限,遇到重症、疑难杂症,当地群众常常要到贺州、清远等地寻医。
年,医院正式全面托管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派出专家到基层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医院学科建设,医院诊疗服务能力。曹卫权是其中一名帮扶专家,于去年12月医院党支部书记,开始对连山人医全面、长期帮扶和指导。
“从管理一个30多人的科室,变成管理一家医院,对我来说,压力很大。”曹卫权坦言。“医院建设得更好,在原来的发展速度上能上一个台阶,同时发展县域医共体,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题,把患者留在基层,以达到国家医改目的。这是初到连山人医,摆在我面前的两个首要问题。”
“一些简单手术,如阑尾炎手术,连山有足够水平可以开展,但很多患者对于连山医技水平的认识还停留在十年前。”如何提高患者对连山医疗水平的认可度,把患者留在基层?曹卫权认识到,除了增加专家下沉力度,医院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外,还需加强宣传树立患者信心,医院的认可和信任度。
今年7月份,医院接诊了一个肩部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董大叔。他是连山人,今年已60余岁,肩部肿瘤手术后再次复发,肿瘤逐渐增大恶变,危及生命。多方打听后,得知连山人医有前来帮扶的专家,便前来咨询该如何治疗。经过肿瘤切除和创面修复两次手术后,他在3个星期后恢复情况良好并出院。
这也是该院开展的首例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在帮扶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医院多个专科相继开展了系列新项目,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先河,为连山百姓带来健康福音。单是曹卫权所在的外科,就新开展了尺桡骨切开复位处固定架术、疤痕整形术、肘肩关节松解术等20台手术,其中8例是首次开展。
新项目的开展,填补了当地多个病种手术的空白。医院的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就诊病人日益增多。为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在连山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医院在年启动新医技综合楼建设,并于年11月初投入使用。
医院新医技综合楼。黄津摄
曹卫权介绍,医院的医技综合楼是由学校教学楼改建的,许医院的标准规范建设,且每层楼都有渗水问题,天气潮湿时还易出现跳闸断电的情况;新医技综合楼建成后,医院病床由张增加至张,规划更趋合理,患者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医院进行了整体规划,新设了党建宣传栏、宣传牌,增加院内绿化和灯光等,全面改善院容院貌。”
“新建医技综合楼的病房环境好,更加干净卫生,过去蚊虫多的情况再也没有了。”在连山人医病房陪护病人已有4年多的护工黄阿姨说。
连山人医加强信息化建设,设置了17台“银医通”,患者可就近完成挂号、缴费等,享受更便捷、优质的服务。黄津摄
改善就医环境后,该院还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曹卫权介绍,目前在全院设置了17台“银医通”机器,医院各个角落,患者可就近在各个机器完成挂号、缴费等操作,进一步让患者享受到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带来医疗新理念、新技术
“身体好点了吗?手慢慢举高——收手……记得要多做练习,手术效果才能更好。”在连山人医医技综合楼外科病房,曹卫权正帮助56岁的患者胡礼桢活动手臂,协助她进行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作为骨科专家,曹卫权认为,对于骨折治疗来说,这样的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很重要,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而在此前,在连山人医,康复功能锻炼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到连山帮扶后,曹卫权向科室医生灌输重视功能锻炼等理念,进一步提高科室医生诊疗服务能力。
连山之行,曹卫权不仅带来了新的诊疗理念,还按标准对连山人医诊疗行为进行规范,改良手术方法。
今年11月,曹卫权还为一个6岁肱骨髁上骨折的女孩进行了手术。在连山人医,过去此类手术传统切口方式是侧面切口,但这种切口方式创口较大,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慢。曹卫权按照过去进修学习的经验,决定为病人采取后切口的方式进行手术。“同样的病症,手术采取了更标准和规范的‘后切口’操作方法后,不仅对患者来说手术创伤小,而且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功能恢复能达到优良以上。”
曹卫权把清远人医的技术带到连山,打造了一支永撤不走的医疗队伍。黄津摄
此外,曹卫权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课件,开展业务知识专题培训授课,与科室医生探讨交流自己的诊疗经验,并开展教学查房等。在曹卫权等帮扶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科室医生们的规范化操作技术和理论水平都得到提升,打造了一支永撤不走的医疗队伍。
“曹书记对工作和患者都非常认真负责,我们都有目共睹。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新技术,以及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等的新理念,这是我们以前做得不足和不够规范的地方。”连山人医外科住院医师刘贤文说。
医院发展,曹卫权介绍,连山县域医共体实行了“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个方面统一管理。医院牵头制定同质化管理制度和基层卫生人才培训方案,统一各种疾病诊疗规范,帮扶专家和县人医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到各镇村进行查房及教学。目前,远程诊断也已经医院,为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远程医疗服务。
在医院的帮扶下,连山人医的医疗水平得到快速发展,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难题。黄津摄
在医院的帮扶下,连山县域内住院率从年的65%,上升到年的90%和年的89%,排名从全省倒数第3位,上升至年正数第7位和年正数第11位。连山县域整体医疗水平得到快速发展,让群众在当地就能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医疗服务,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难题。
张晓欣
莫玉莹
黄津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