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口袋抓马大观园里的四季红楼梦族群
TUhjnbcbe - 2023/10/26 17:52:00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口袋抓马”系列活动现已上线

戏剧讲座“精华版”

随时随地,免费听

口袋抓马跨越百年的戏剧对话(VOL.2)

主讲者:董梅

初读红楼,

少不经事不解情;

再读红楼,鬓上华发才不够,

研无止境,最是红楼。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口袋抓马跨越百年的戏剧对话”的第二期线上活动,我们特邀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语言与文明系主任、红学家董梅老师解读《红楼梦》这部宇宙人生之书。

注:以下音频来源于年-《红楼梦》的当下性

什么是幸福且美的生活?

中国人对于幸福且美的生活,可提取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牡丹亭》里提及:“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是自然,是天时地利。赏心乐事属于人事,乐事因人而异。这4个词构成了一套中国文化中幸福生活与审美生活的标准。

在《红楼梦》大观园三年的岁月里,贾家由繁华到凋零衰败,其中只有第一年的主题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因此,关于《红楼梦》美好生活的经典片断大多都在第23回到第52回之间,也就是大观园时代的第一年。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红楼梦》剧照

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大家族,从细节处体会他们对美好且幸福生活的追求吧!

《红楼梦》中清晰的季节性

《红楼梦》的故事有着非常清晰的季节性,几乎任何一个情节都粘连着一个季节,甚至是某个季节中的时节。让我们先从几件器物着手,深入了解《红楼梦》中的精致生活。

01

器物一:白缠丝玛瑙盘子

在第37回中,大观园正值初秋时节,袭人(怡红院中的大丫鬟)想送给史湘云(贾母的侄孙女)一些大观园池塘里的红菱与鸡头米。但怎么送才能使得这份礼更为时鲜、漂亮呢?

袭人专门找到怡红院中收藏的一只盘子。要特别说明一下,怡红院的四壁都是以木板镶护的,木板上有按照器物的形状挖出的槽,所以所有怡红院种的陈列品中,不论是花瓶、碟子,还是古琴、宝剑等都是嵌进这些专门的凹槽里的。当袭人在固定的陈列位置找不到这件陈列品的时候,便向其他的丫头问:那一件白缠丝玛瑙盘子哪去了?秋纹想了想回答:是宝二爷派她给三姑娘探春送荔枝的时候特意用了这个盘子。

白缠丝玛瑙碟子里承了新鲜红润的荔枝,视觉效果是很好看的。这份礼送去之后探春很喜欢,叫连碟子一块放下了。所以此刻袭人又特地派了一个丫鬟去跟探春把这个碟子要回来,装了红菱和鸡头米,再单拿一个碟子放了新秋时节的小点心: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这份小点心本身也很有时节性,不管是栗子还是桂花都是新秋才有的,因此名字里要特别强调是“新”栗粉。最后这份礼送出去的时候,色、香、味俱全,视觉、味觉都美,礼物本身不贵重,重点在于“合时当令”的新,而衬托礼物的器物则品质贵重,雅致入目。所以这份礼送出去,很体面,很考究,贵重、新雅、不俗气,非常得体地传达了送礼人的心意和品味。要特别说明,这份礼是以宝玉的名义送给湘云的,细节都由袭人打点,所以如此一丝不苟。袭人最后还把两个碟子都用小掐丝盒子装了,才派老妈妈送走。

刚才这个送礼的细节,在大观园的生活中,在《红楼梦》的审美生活下,其实属于审美的日常。

02

器物二:美人耸肩瓶

在第50回中(49回大观园第一年已经入冬),当大观园的海棠诗社建起后,他们相约在冬天第一次下雪时写诗,集合于芦雪庵。因为诗社的社长是李纨,所以由她安排大家做诗,宝玉成绩不佳落第,众人给他一个优雅又有趣的罚法:让宝玉去栊翠庵找妙玉折一枝红梅回来插瓶。

宝玉一走,李纨就开始率领着丫鬟们作准备。首先拿出了一个花瓶:美人耸肩瓶(《清稗类钞物品类》谓,“项与胫均苗条,口与足相等,腹稍巨,弯折处有姿致,故曰美人肩”),其实这种形制的花瓶还有一个名字,就叫“梅瓶”,最适宜插梅花。

宝玉不辱使命折花而回,众人插好后共赏:这枝梅花二尺多高,但有五六尺旁逸斜出。这样一枝梅花可称一“巨枝”,不禁使人联想到那只梅瓶,也该是相当大的体量。

在这一过程中,李纨成为了审美主体,她虽在《红楼梦》中属于较为暗淡的人物,但在赏梅与作诗的细节上,李纨这个人物的丰富和饱满性得以体现。

李纨的父亲为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学府校长。所以其实在贾府众多读书女孩中,以她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好。而她所受的家庭教育中,应该包含审美。然而她青春丧偶、寡居,所以不得不在自己的余生把这些趣味、修养、连同生命的光彩一并掩藏起来。只在诗社这样极特殊的环境才偶尔透露出来。

李纨的个案会让我们意识到,每一个审美碎片中都可能包含着一个人的能力和处境。

*芦雪庵:“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空间美学

《红楼梦》里对大观园的院落有两次总巡视。第一次是第17回,大观园刚刚完工,贾*需验收工程,宝玉非常不情愿地跟着。第二次是在第39及第40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把大观园整体游览一遍。这两遍的不同之处是,贾*巡视的是刚刚竣工的空房子和空院落,看的都是硬件设施。贾母游览的是已经有了居民的大观园,各个院落都有了主人,空间有了人的属性,和人融为一体。潇湘馆是林黛玉的,是作为林黛玉精神气质的延伸。怡红院是贾宝玉的,是作为宝玉精神气质的延伸存在的。

让我们跟随着文字,云游一下这富有人文气息的大观园~

01

第一处:潇湘馆

《红楼梦》的作者因太爱林黛玉这个人物,所以他从来不写林黛玉到底长什么样,到底穿什么衣服,用什么东西,他也从来不去具象描写潇湘馆的内部陈设。他把这个权力留给每个读书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生成自己心中无可取代的林妹妹,以及她的潇湘馆。

我们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了解潇湘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哪一位哥儿的书房”,由此可见潇湘馆的精神气质是书香。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住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刘姥姥看见贾母的住处就觉得大空间很好,威武。到了潇湘馆又觉得小有小的好,满屋子里的东西都精致、都好看,只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当然,她作为一位终生生活在田间的农村老妪,自然不明白书房陈设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但作者就是希望读者可以跟随自己的想法,想象这间屋子的气息模样。我们每个人的边界在哪里,你所想象的潇湘馆的边界就在哪里。

02

第二处:蘅芜苑

当到了宝钗住的蘅芜苑,里边如雪洞一般,冷清、素净。几乎什么陈设都没有,一张床,上面挂着青纱床幔,书桌上的一个土定瓶中供着几枝菊花。贾母看后十分不满,觉得宝钗的屋子过于肃静,便先埋怨凤姐为何不照顾宝钗,为何连古董都不送过来一些。凤姐便道是宝钗不要的。贾母即时又出了一个方案,她对贴身大丫鬟鸳鸯吩咐,拿出自己的三样古董:石头盆景儿、纱桌屏,还有一个墨烟冻石鼎。这三件摆在桌上,另加一幅水墨字画的白绫帐子,有了这几件这个屋子就显得即素净又大方贵气。

中国的空间审美非常讲究虚实相应。中国传统建筑里空间区隔多半采用透光的隔扇来代替砖墙或石头墙。贾母拿的纱桌屏就是这样一件有虚实相间效果的,光影可以透纱而过。石头盆景儿可以让人能够在咫尺方寸之间见天地山水之意。墨烟冻石鼎是由一块冻石雕琢而成,冻石是一种美石,有较强的透明感,且这块石头是墨烟色的。这三件文玩的色系都是黑白灰,而且有着虚与实、致密与透光的对比,实则审美效果非常丰富。

贾母所完成的审美个案是空间陈设的个案,综合了非常多元的材质、光影、色调。宝钗的闺房保留了黑白灰的高冷风格,但增加了质感与层次,有了丰富的审美构成。

03

秋爽斋

秋爽斋的主人是贾探春。贾探春是《红楼梦》里一位非常有光彩的女儿形象,也是对于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强烈愿望的女孩。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但有刺戳手。因为她最大的生命之痛就是庶出身份,深怕别人因为她的身世而瞧不起她。这份强烈的自爱和好胜也表现在她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空间。

探春的屋子原本是三开间,但探春将三间屋子打通合并成为一大间。在这个阔朗的大空间里,所有陈设的器物都带有共同的属性——大、多、贵重,气势夺人。具体来看: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桌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笔筒里插的毛笔如树林一般,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磬,用小石敲击,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用来醒脑清神的。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玲珑大佛手。西面墙也摆着大案,案上设着大鼎。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烟雨图的两边挂颜真卿的一幅对联。

探春闺房的陈设,精致、贵重,而且含着一种雄健的力量。可以说,她闺房里任意一件器物到如今都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探春是一位靠器物替自己表态、替自己说话的姑娘。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跟她的生命之痛有关系。探春心里的梦想是什么?是恨不得自己生而为男儿:“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探春的梦想,就是像当年荣国公与宁国公一样。士大夫之志是她的梦想,但是身为女儿的却她无能为力。所以,其实贾探春是比照着荣国府的荣禧堂布置了自己的闺房,她在这个空间里安放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士大夫之梦。探春的个案让我们看到,审美学的内在骨架是价值观。

审美是非常综合的存在,其中有趣味,有人格,有价值观。如果要实现审美自觉,也需从以下角度考量:我的生活空间和我之间到底有没有不可分割的融合和连接,甚至我养的植物和我有没有情感、精神的连接,我所选择的器物和我是否存在精神性的连接点。这是告诉我们审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悦目之美,还有更深的文化的、人文的层次。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嘉宾介绍

董梅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语言与文明系主任

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诗经》、《红楼梦》、古典文学与中国文化、古典文学与视觉文化。

年创办公益文化课堂“斯塾”,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感谢董梅老师的精彩分享和本期指导

——“口袋抓马跨越百年的戏剧对话”——

欢迎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袋抓马大观园里的四季红楼梦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