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张馨宁,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研发方向级硕士研究生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筷子,承载历史与文化的情感记忆,夹起天下美食的重量。
作为三大进食方式之一,筷子是对手指的延伸。
长短、方圆、持法均饱含古人的智慧。
——纪录片《人间风味》
筷子的悠久历史
筷子是中国的独特餐具,它是东方文明的象征,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年,用叉子的历史约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筷子是中国的烙印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
首先,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使用筷子意义深远
上海社会科学院东亚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蔡丰明研究员认为,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小小的筷子堪称中华文明的传承链,以独特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一些学者甚至将“东亚文化圈”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重新认识筷箸习俗的文化价值,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很有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筷子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象牙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日常使用的象牙筷已经非常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竹筷子、木筷子、金属筷子、塑料筷子……
这么多材质的筷子,选哪种更安全健康呢?
1.竹筷子
优点:竹筷健康环保,材料天然无*,是很多家庭的首选,而且竹筷中的碳化竹筷具有高稳定性的特点,比较难发霉,使用时间更长久。
缺点:竹子的材质外皮和内部差异比较大,所以竹筷放入温度较高的消*碗柜中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的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2.木筷子
优点:木制的筷子也是属于纯天然材料,没有化学物质和*性的作用,用起来非常健康和放心。
缺点:木筷比其它材质的筷子更容易受到污染,也容易发霉变质。如果木筷没有经过杀*灭菌,很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3.不锈钢筷子
优点:不易发霉,易清洗。用不锈钢筷子的话,即使有磨损,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因为不锈钢筷子的主要成分是一些合金的,进入人体的微量元素也不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缺点:因不锈钢筷子光滑圆整,摩擦力小,夹菜难度上升。不锈钢筷子如果质量不合格的话,很容易重金属超标,而且长时间接触酸、碱、盐溶液,这是很危险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4.塑料筷子
塑料筷子不宜高温消*,受热之后容易变形、融化,遇酸、碱食品高温后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选对了筷子,不勤洗、勤晒、勤更换,
也会缩短筷子的寿命哦!
调查发现,普通筷子在使用到3-6个月内时间时,本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和使用的频率发生变深或变浅。此外,由于使用的频率导致筷子表面的可食用漆遭受磨损。只要筷子与购买时相比发生变化,特别是颜色,就需要立即更换。
图片来源于网络筷子如何使用最健康
Tips
吃饭时人们往往几双或十几双筷子同到一个盘子里夹菜。其实,筷子混用,很容易沾染各种细菌。研究发现,许多病菌都是通过筷子传染的。据检测,一双不干净的筷子上可能带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细菌和病*。当家长用这样的筷子给孩子喂饭,或餐桌上很多人用筷子夹同一盘菜时,这些病原微生物就会通过筷子传播,引起交叉感染。对此且不可小视之,家里的筷子最好做到专人专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