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8年,湖南老人为养老抢劫入狱, [复制链接]

1#

常看法制频道的观众,对法庭众生相一般都很熟悉。在判决面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的犯人很多,怒不可遏,要求上诉的也不少,但你可曾见过,有人对着法官,不满抱怨道:“怎么才判我两年?不应该啊,起码要五年吧!”

这是谁?怎么敢说出如此挑衅的话?此人并不是电视剧里的悍匪,而是一个走投无路,想靠监狱养老的普通人。他叫付达信,他用自己饱含血与泪的故事,推动了我国五保政策的改变与发展。

倒霉的一生

付达信出生在湖南的一个贫困小山村里,是家中的幺儿,头上有四个哥哥姐姐,从小他只能捡哥哥姐姐淘汰下来的衣服穿。

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家中更加困难。成绩优异的付达信小学毕业后,只能选择在可以免除学费的县林业中学就读,没成想,仅仅过去一年,学校就因缺少经费停办,他只能灰溜溜的从县城回乡。

更倒霉的是,回家做几天农活,正好赶上有人来招工。向外外面生活的付达信兴冲冲报名,可负责人看着他填报的信息直摇头,为难地告诉这个半大孩子:你户口不在村里,不能要你!

原来,抱着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付达信被林业中学录取后,便将户口转到祁东县,回乡一时忘记转回来,竟导致错过从天而降的工作机会。

种田就种田吧!有手有脚的,还能养活自己?付达信扛着锄头,拎着篮子,跟着母亲每天早出晚归,侍弄田里的庄稼。

可是上天似乎偏爱跟这家人开玩笑,到年,祁东干旱,收成惨淡,还不够一家六口人吃饱饭,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营养的缺乏,让独自支撑整个家的母亲倒下了,茫然葬下母亲,失去主心骨的付家五人,选择各自出去闯荡。

回忆青年时光,付达信脸上露出一丝怀念的笑容。十几岁开始跑生活的他,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在青海的高原上敲着螺丝钉修铁路,也曾在福建的山林中举起斧头,砍下一棵又一棵的树。

他告诉人们,他最喜欢的两个地方是江西和云南。在江西,他遇见一个亲切友善的饭店老板,饭店包吃包住,工资可以全部攒下来,每天只需要端端盘子,打扫打扫卫生,再完成老板交代的杂活。遗憾的是,因为老板的个人原因,饭店关门,付达信自然随之失业。

这时候,付达信已经在外闯荡十多年,年过三十了。他并不是很想念老家,带着多年的存款,付达信来到四季如春的云南边陲城市瑞丽,盖好一间房子,想着在这里遇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安下一个小而温馨的家。

一开始,一切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房子很快盖好,养鸭生意看起来也很顺风顺水,鸭子一天天长大,每天赶着出门,听着嘎嘎嘎的叫声,美好的未来仿佛就在眼前招手。付达信怎么也没想到,精心饲养的鸭子,竟然一夜全部中毒死亡,生意血本无归。

难道就这样放弃吗?不,他不甘心。在熟人的帮助下,付达信干起倒卖蔬菜的活计,每天在附近批发叶子菜,蘑菇,挑去集市叫卖。

可是一个外地人,怎么竞争得过本地摊主呢?付达信忙活一天,往往只能赚到两三块钱,运气不好的时候一个子也没有。

之后,付达信又和朋友合伙,做烤烟丝、加工河鲜等生意,无一例外宣告失败,多年的存款也亏得七七八八。

无奈之下,年近六十的付达信只能选择接受现实,接受命运,回到记忆里那个宁静的小山村。至少在那里,还有八分地,还有几个亲戚。

老无所依

多年在外漂泊,付达信染上一身疾病,地里的重活更是让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到晚年,付达信已经没有下地的精神和力气。

不种地,吃什么呢?付达信将手里的八分地还给政府,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村里将他评为“五保户”,每年发三百元的补助,尽管在年,涨到六百元,可这点钱,平均下来一天不到2元,最多买四个鸡蛋,对一个一无所有,满身病痛的老人来说,只能做到勉强活着。

是的,仅仅是勉强活着而已。因为交不起电表费和电费,付达信家中一直没有通电,傍晚干活归来的人们,常常看见这位孤独的老人,一个人蹲在田埂旁,背后是黑漆漆的房子,就着晚霞和北风,吃一碗凉水泡着的米饭果腹。

年,已经69岁的付达信在生活的折磨下,选择跟着同乡跑去广西收废品。其实,老人的要求并不高,只是想混口饭吃,能攒下一点钱买药,减轻一点病痛。

可是收废品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容易,拾荒竞争特别大,每天早出晚归到处跑,依然有一顿没一顿的。

出生在红色老区的付达信,从小就向往着北京。他渴望着看一看天安门,看一看升国旗,年轻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过,如今眼看生命如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付达信心中做下一个重要决定:他要去北京!

老人说走就走,从广西到北京,他一边向北走,一边拾荒,攒下钱就买一张车票,走走停停,居然真的用一个月到了北京。

走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首都,付达信心中无比迷茫,他就像一只丑小鸭,误入天鹅的国度,他不知道路要怎么走,也不知道该向谁寻求帮助,街上精致的年轻男女们,看到脏兮兮臭烘烘,操着浓重湖南口音的老人,更是一个个避之不及。

闲逛两天,付达信再次身无分文。为谋生存,他只能选择重操旧业。北京拾荒比广西更难,这里的人很少乱丢垃圾,垃圾桶总有人及时清理,物价还更高,有些讲究的小店,甚至不肯让付达信进门。

付达信陷入彻底的绝望之中,他甚至考虑过自杀。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从废纸中发现半张污损的报纸,上面报道外国一个囚犯故意违法,以求进入监狱的新闻。

这则新闻给了无依无靠的付达信灵感,他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无比狂野的想法,既然外面的世界没有容身之处,为什么不住进监狱?至少,监狱里总有一口米饭吃!

锒铛入狱

下定决心后,付达信在超市买下一把水果刀,藏在贴身口袋,随后来到北京站广场。看着人来人往,付达信很紧张。

这么多年,他一直是个温和好欺负的老实人,没跟谁红过脸,急过眼,更别提跟人动手。再者,他现在瘦得惊人,哪怕鼓起勇气跟人动手,说不定对方一推,就先摔死了,这可如何是好?

在广场上溜达半天,付达信锁定第一个目标:巡警。这可不是他胆大妄为,而是因为他听人说,人民警察是决不会打人的。屏住呼吸,付达信心脏狂跳,一步步靠近巡逻的警察,可正当他鼓起勇气,要从裤兜里掏出水果刀时,警察偏偏被一名求助的游客叫走了。

看着警察高大的背影,付达信长泄一口气,胆小怕事的他,说什么也不敢再找成年男性出手了。

不敢抢男人,又怕真伤到小孩,付达信默念几声罪过,将目光放在来往的成年女性身上。他第一个选择的,是一个拿着钞票排队的中年妇女。

俗话说,财不外露,抢劫犯盯上露财的妇女,可谓合情合理。付达信很满意这个目标,他快步走向中年妇女,狠狠撞过去,趁对方踉跄时,从她手中抢走一张百元大钞。

女人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的老人,付达信觉得机会来了,掏出水果刀,急切说道:“你快喊抢劫呀!”

“神经病!”没想到,女人唾了一口,竟将他当作精神病人,捂住鼻子,嫌恶地回到队伍中,看也没再看付达信一眼。

这可是整整一百元啊!说不要就不要吗?付达信不敢相信,无比挫败的他一把将钱塞回女人手中,跌跌撞撞跑开了。

坐在台阶上休息一段时间后,付达信重新振作起来。这次他的目标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学生。两次失败,令他总结下经验:抢劫,得先声夺人,不然别人会当他开玩笑。

只见一个身高刚过一米六,体重不足一百斤的老人,迈着大步走向女学生,高声喊道:“抢劫!”说着,伸出手抢包。

女学生转过身,惊讶地拍开老人的手,瞪大一双圆溜溜的眼睛说不出话来,见状,付达信只得重复道:“抢劫!”

没想到,女学生还是没喊人,她攥住包,和老人推搡起来,很快,付达信便落入下风,无可奈何,他只能使出绝招,掏出水果刀威胁:“再不喊人,我就真的用刀砍你!”

女学生终于如他所愿惊声尖叫,路人包围过来,巡逻的警察迅速赶到,控制住这个过分瘦弱的抢劫犯,被冰冷的手铐铐住时,付达信脸上忍不住露出幸福微笑。

派出所里,民警纷纷感叹,这可真是自己遇见的最配合的罪犯。付达信读过书,认识字,平时还会捡别人不要的报纸看,表达能力相当不错,描述自己犯罪过程时详细生动,生怕警方没听清楚,还时不时要求复述。

被拘留的第一天,付达信吃到来首都后的第一顿饱饭,内心非常愉快,他暗暗祈祷,这样的生活可以久一点。

女学生的包和包中物品价值共计九千余元,构成刑事犯罪条件,法官根据刑法,依法判处付达信两年有期徒刑,罚金六千元。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付达信不满抱怨道:“怎么才两年?起码也要关我五年吧!”他当场告诉法官,自己一分钱也没有,要求将罚款摊为刑期,甚至口不择言说,倘若法官不重判,自己出去还是要抢劫的。

对此,法院自然是无动于衷。说来实在嘲讽,狱中生活,是付达信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他第一次做了全身体检,第一次吃到种类繁多的饭菜,第一次穿得暖,睡得饱。因为六十岁以上的犯人无需劳动,每天,付达信要做的就是准时起床,整理内务,参加晨练,之后就可以在狱中随意溜达,看书,下棋,听音乐,和狱友聊天……

入狱两个月,付达信脸色红润起来,还增重十斤,身子骨硬朗许多。

很多人在食堂的电视上,看过付达信的新闻,很同情他,经常给他送些吃的、用的。更让付达信感动的是,在他七十岁生日那天,狱警专门为他准备长寿面,狱友们围坐在一起,给他唱生日快乐歌。

多年来,他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过着孤家寡人的生活,没人在乎他的生日,连他自己都否定这个日期的特殊意义,可是在监狱里,有人关心他、在乎他、愿意陪伴他,付达信忍不住默默流泪,泪水淌在面条上,味道很咸,付达信却觉得很甜很甜。

美梦易醒,好景不长,由于良好表现,付达信减刑半年,这种常人眼里的大好事,可愁坏了他,离开监狱,他岂不是又要过上风餐露宿的凄惨生活?他能不能不走?

晚年生活

付达信不知道,入狱期间,他的故事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获得无数人的眼泪,政府也极为重视,特地安排专车来接他,把他送到衡阳市的一个敬老院养老,很快,收到消息的记者一个个上门,差点踏破敬老院门槛。

面对长枪短炮,老人显得有些拘谨,他没有上电视穿的体面衣服,翻找片刻,竟干脆穿上监狱发的裤子,跟记者解释:“这个和上衣不一样,不说看不出来是监狱的。”

握着记者的手,付达信说着掏心窝子的话,他告诉记者,自己不想减刑,养老院没有监狱好,伙食不如监狱丰富不提,床很硬,天花板还会漏水,如果有机会,他多想回到熟悉的牢房,回到熟悉的狱友身边。

听到老人的真情告白,记者也是哭笑不得,只能一再安慰。好在随着国家对保障老人生活政策的日益重视,各级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敬老院的生活越来越好。

年,付达信把政府发到敬老院的供养金拿到自己手里,在亲戚的地皮上建造起一间小屋,过上新的生活。现在,他一个月到手补助就有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记者再度造访时,付达信正在给鸡喂食。老人在阳光下微笑着表示,他已经很满意很幸福了,如果自己吃的药能进医保,就更完美了。现在,他已经不想再回监狱,想到当年在广场上的冒险,他会觉得后怕。

如今,付达信已经83岁,生命对他来说,已走到倒数的阶段。

老人认真写好遗书,花30元在镇上的照相馆拍下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证件照,准备作为遗照。他拉着亲戚的手,深情地说,等到了那一天,他不要酒席,不要大操大办,只希望请当地最好的渔鼓班子唱上两晚。

在老人的家乡,有这样的习俗,人一生要请两次渔鼓班子,唱红白喜事。“这一生普普通通,红喜事都没办上,就希望白事的时候,把所有补上吧,希望也能给人家看看。”

谈到死亡,付达信很平静。现在,他是路边最常见的慈祥小老头,最喜欢的事就是坐在附近的农资店,和老朋友们聊天、喝茶,路过的人谁也看不出来,他曾经进过监狱,是新闻头条的主人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