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祥霆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 [复制链接]

1#

李祥霆: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


【编者按】2014年12月5日,中国古琴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教授做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从古琴艺术的源流发展、艺术特点、美学理论、审美表现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古琴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价值。 为什么叫古琴艺术概说呢?是从艺术角度来讲,当然也会从历史角度有所扩展,但是从艺术角度来讲,概说就是说重要的方面都会提到,但是都是一个基本的观念或者是基本的判断。 各位是不是都对古琴有所了解了,有的可能是了解得比较多,会弹的也有吧。那就需要稍微讲得具体一点。 古琴艺术是一个很特别的艺术,我们从音乐史上,从全面中国古代的文化去看,在古代古琴是音乐里边是致高无上的,因为说是伏羲造琴,做工也是创造,从精神方面说是一种神圣的、崇高的文化产物,有的记载说是皇帝 这样的一种艺术存在,而且产生了像带有神话性质的记载,音乐里边执古琴是这样,历代里有一些重要人物。 古琴在古代是音乐里边致高无上的一种音乐,影响非常广,说影响最广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就是周礼里边说 士无故不撤琴瑟 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基层统治以上,每天都得弹或者都得听,这个就像孔子教育他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天天都得学,天天都得读,而且天天要用到,这么重要。而且又产生了很多像伯牙弹琴,子期知音这样一种千古的美谈,还有千古的更美谈就是朱文君与司马相如由于琴结成了最美妙的故事等等。皇上对琴入迷的也有,历史重要人物也有,但是到了清朝中期、后期古琴是最冷门的艺术了。 当时所有的中国传统艺术没有像古琴那么重要又那么冷的,以致于快要灭绝了,所以我的老师查先生、吴先生他们那辈,尤其是查老作为一种倡议者、推动者,成立古琴一些社会团体。1936年查老用问卷的方式联络各地琴人收集到了很多当时的琴人的情况,1936年准备出版一本杂志,一本文集,叫《今虞琴刊》,后来37年出版了,那里边会弹琴的人就记载,不管什么水平、不管什么类型,一共不到200人,然后又经过了*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1956年的时候查老又在音乐家协会,我们中央音乐研究所的工作安排下做全国的采访工作,虽然在解放后那个时候音乐学院已经古琴专业有了,电台已经经常有广播,查老他们有很多演出活动,全国会弹琴的不到一百,所以我觉得古琴是非常严重的、特殊的文化现象,那么重要能变成那么冷,50年代中国人口是5亿左右了,不到100人会弹琴,这个水平还什是么水平都有。文革中已经有所恢复了,文革前,因为好几个音乐院校有古琴专业了,我当学生也好,后来毕业留校当老师也好,就是出版物、唱片、广播、电视、出国这些都有挺多的了,是明显的一个缓慢的回升,但是在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一个综合性的音乐学院里边古琴是最被人家忽视的,最重视的是我们的赵院长,他上边是音乐家协会的主席吕纪,这两个人是了不起的,他们把对古琴的保护推动成一个国家性的、事业性的,有专业性的、代表性的领导人物关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