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鼻祖,其理论思想已经形成并发展了几千年,难免会有历史的印记,存在不正确的地方。正因为它形成的年代早,所以近现代以来,尤其是西方现代医学进入我国以后,中医理论受到了西医理论的广泛质疑。的确,不能否认,受历史发展的制约,其确实存在局限性。
但是,《黄帝内经》所倡导的理论体系,真的就完全是“谬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用辩证的观点来看,现代科学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同样可以大胆地设想:现代科学,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证实整个《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阶段。在确定其“确实为真”或“确实为假”之前,我们不妨广泛地辩论,伟人也说过,真理越辩越明嘛。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公认的可以有如下七点: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治未病、运气学说。这其中,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和运气学说是受诟病最严重的,但是七者之中,有一个是完全符合现代科学观点的,你知道是哪一个吗?
那就是“整体学说”!尽管“黄帝内经”的其它思想为西医所质疑,但是这一点,恐怕是西医也无法从任何角度加以指责的,甚至某种程度上,近年来,西医还在开始“学习”这个整体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所有的脏腑、经络,甚至皮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绝对独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观点无处不在。比如“提壶揭盖法”治疗产后小便不利,用人参提升气机,用车前子利水,大多收到良效;用“釜底抽薪法”的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证”,都是非常经典的“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产物。
而西医在整体观念上反而有所欠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是中医反驳西医最有力的说法。记得有个故事:有个人在战场上被箭射中,医院,首先看的是外科,外科医生用剪刀吧皮肤外的箭身剪掉,告诉病人:剩下的去看内科,让内科医生处理。虽然这只能是个笑话,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西医分科太细带来的弊端。
比较真实的当属“阑尾”这个问题了,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西方医学认为,阑尾对人体毫无用处,它的存在除了可能让人患上阑尾炎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建议在出生时就手术割掉它,那样就不会患风险较大的阑尾炎了。这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出现过。这种只看到阑尾的功能无用,忽视“切割阑尾给身体带来的伤害的学说观点,几乎可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了。幸好后来发现阑尾和免疫功能有关,那种势头才被遏制。
另外,西医越来越发达,临床分工也越来越细,这恐怕也是最为病人所反感的。比如西医学认为,肝属于血液系统器官,胆属于消化系统器官,如此分门别类,那么难以避免地出现只重视某个脏器的主要功能,而忽视其次要功能,这应该也算一个隐患吧。
近年来,西医学已认识到“过分重视局部、忽视整体”的弊端,开始逐渐改善了,甚至国外的医学界也承认,这方面应该向中医观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