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这个经典病例
男,69岁,胸痛住院,右下腹探及一囊性包块,大小约87x49x43mm,境界清楚,囊壁较厚,囊内透声差,呈洋葱皮样外观,与盲肠相连,根部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
患者自述右下腹无明显症状,以前偶有疼痛。见图:
正常盲肠:
赵大夫看完以后,患者拿着医院手术了,目前病理结果还没出来,但图像特别典型,赵大夫心里觉得就是了。所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好文献(万一不是,我们就再学几篇文献哈!)
以下内容主要来源于医院超声科关佩珊、袁海霞等人的文章:
阑尾粘液性肿瘤属于上皮来源肿瘤(I型)。以往临床病理分为良性的囊腺瘤及恶性的囊腺癌。年WHO增加了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LAMN),属难以分类、交界性或难以明确生物学行为的肿瘤类别。
LAMN的发病率低,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病,多集中于中老年人群。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表现为右下腹痛、腹胀等类似急慢性阑尾炎的症状,或无明显不适通过体检发现,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往往通过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方得以确诊。
根据超声图像形态不同,可分3种类型。
①盲管状型:(16.7%),主要表现为长椭圆形或管状无回声,一端与回盲部相连,另一端呈盲端,与阑尾炎表现类似。管腔横径≥15mm,边界清,管腔内透声不佳,管壁可增厚,伴或不伴彩色血流信号。
②囊性为主包块型:(58.3%),主要表现为右下腹或盆腔的囊性团块,边界清或欠清,内部透声不佳,可见絮状或细弱点状回声,呈“洋葱皮样”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囊壁或分隔内点状彩色血流。如本例。
③实性为主包块型:(25%),主要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内部可见强回声伴“彗尾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内部短线状或线状彩色血流。
总结预后:黏液性肿瘤有一个从粘膜增生到瘤变再过渡为LAMN,最后癌变的逐步演变过程。LAMN可突破浆膜形成低度恶性腹腔假性黏液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预防术前及术中肿瘤的破裂种植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