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9版红楼梦难度系数最高,电影艺术对 [复制链接]

1#

红楼梦本身是很难拍的文学作品,多少电影人望而却步。而89版在影视三红(87版,89版,10版)中难度系数是最高的。

宝玉

拍了很难掌握的太虚幻境

拍太虚幻境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特技支持,要有浪漫风格。这些89版在当时没有数字化、电脑动画的情况下,做到了最好。戏是在北影厂最大的摄影棚(也是全国最大)里拍的。先由仙鸟(仙鹤)引路飞向仙境,仙境里面云雾缥缈,亭台楼阁,仙歌仙舞,衣袂飘飘。

导演参照了宋代、明代的国画,把人间的古壁画搬到了天上。影片参照敦煌壁画画出的背景错落有致,又请来当年誉满京城的甘肃歌舞团演出古典歌舞,打造了我国古装电影的光影传奇。今天看仍古意浓浓,毫不过时。

黛玉

拍了诗会

诗词歌赋很难视觉化,是公认的拍摄难点。87版直接逃避了,没拍。87版对付诗词的方法是把诗词打成字幕,从文字到文字,内容意境都停留在原处。10版的诗会情况基本一样,菊花诗会看不到一朵菊花,由评官李纨拿着答卷诗朗诵。

相比之下,89版找到了相应的电影表现手段,拍了美丽的柳絮诗会,柳絮漫天飞舞,诗意盎然。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歌声中,柳絮化作满天竞飞的风筝,宝姐姐正将一个美丽的蝴蝶风筝放飞……于文华的独唱将半阙黛玉的《唐多令》和半阙宝钗的《临江仙》唱在一起,体现原著的精神:钗黛合一。

拍了螃蟹宴

纵观影视三红,只有谢铁骊版拍了令人过瘾的螃蟹宴。80年代螃蟹并不贵(八九毛钱一斤),也不难弄到,但是几个条件缺一不可。首先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还要天时地利人和。秋风起,菊花黄,蟹脚痒,剧组刚好得在江南,刚好有足够的螃蟹,刚好参加蟹宴的人员都得到齐。

电影版的蟹宴是在苏州的一家古色古香的饭庄里拍的,肥大的螃蟹被草绳捆着,热气腾腾满满三大蒸笼。医院打点滴的傅艺伟拔掉针头赶赴拍摄现场。刘晓庆用蟹八件为贾母砸蟹钳,挖蟹肉,动作灵活,演技精湛。

87版用飞机从江南运螃蟹到四川,“大闸蟹坐飞机——悬空八只脚”,钱没少花,劲没少使。可惜四川的大山里适合麻辣火锅,坐在那里吃江南的螃蟹与周围的文化氛围多少有些违和。结果,肥肥的膏蟹让甄士隐和贾雨村俩老爷们吃了,真正的红楼螃蟹宴仅由平儿摸着腮帮子对刘姥姥提了一句。

版螃蟹太少而且太小了,据目测不超过五个。两只长相漂亮点的螃蟹反复出镜,盘子里用胡萝卜泥堆的假螃蟹从镜头前飞快而过,丫环躲在人后挖蟹肉,菜和水果堆满桌子,千方百计挡住无蟹的尴尬。演员演起戏来自然缩手缩脚,宝玉手里捏着一只蟹小腿,始终舍不得吃。10版倒是有一点值得表扬,原著中蟹宴是在临水的藕香榭摆下的,贾母还回忆老家的枕霞阁来着,剧中的蟹宴尊重原著,摆在了水亭藕香榭。

王熙凤

拍出了一个有思想的、有内涵的宝玉

人物往横向里拍容易,往纵向里拍难。

89版的编剧在表现宝玉这个人物的性格、气质和思想等方面下了功夫。比如与湘云在洗脸水一场戏中拒绝长大;立飞雪看白茫茫大地;又比如元春省亲过后的第二天清晨,宝玉站在门口一面沉思一面看小厮们清扫炸落一地的红色鞭炮皮,“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杏子荫一场,柳垂金线,桃吐丹霞,痴情宝玉感慨辜负了杏花,悲情伤怀地与鸟儿说话。

尤二姐死后,宝玉读着黛玉写的诗,一起为女儿们的悲剧命运担忧。夏菁在神采飘逸的外表下,诗人气质和思想内涵得到比较好的挖掘和体现。宝玉的思想是渐进的、发展的,从懵懂少年变成一个有人文思想和哲理性的成熟青年。

宝钗

拍出了诗情画意

应该讲,含蓄细腻的诗情画意就是谢铁骊的拿手好戏。从电影版里,可以看到导演和编剧深厚的人文素养、古典文学功底和内敛深沉的个性。读西厢里的对称构图;晴雯撕扇一场戏的月洞门和月光下闪烁的珠帘;闭门羹后的潇湘馆竹影映在石甬道上”苍苔露冷,花径风寒“;夜思乡一场的画中画构图和孤单的红烛;宝钗送药一场中人影在地上的光影里移动;怡红夜宴花签花卉和人物的类比蒙太奇;用睡莲暗喻“只恐夜深花睡去”的红楼女儿们;海棠春睡图,怡红嬉雪图……太多了,几乎俯拾皆是。

细节鲜活,精彩呈现

小说家沙汀讲,故事好编,零件难寻。零件说的就是细节。人物因细节而鲜活,故事因细节而生动,主题因细节而深化,文化因细节而凸显。89版精彩的细节纷呈。

板儿在台阶上滑倒;刘姥姥头戴红花三进荣国府,得知贾母已去世,立刻悄悄地拿将下来,红花抽丝于二进时贾母凤姐给她戴的满头鲜花;六个仆人抬进厚重的秦可卿棺材板;薛家饭桌上平地一声雷的江南名菜“鱿鱼锅巴”;凤姐泼醋一场,先后拔掉替贾琏望风的两个丫头后,在门外又去除最后一道防线——挡在门口的凳子。宝玉干丫头的活,洗手帕,为暖炉添炭。

还有很多:平儿帮凤姐剪脚指甲;晴雯用可以点火的铸铁熨斗烫衣服;贾母听戏打拍子,不仅懂戏还颇有点文化;婆子为芦雪亭烧柴供暖;穿着绣花鞋的大脚傻大姐两次掀起轩然大波……

演技出色

89版有几个老戏骨,看她们飙戏很过瘾。刘晓庆虽然扮相略显年龄感,演技好可是没话说。酸凤姐闹宁府,一开场凤姐揪住贾蓉的耳朵一路锵锵锵拖到院子里,把个闹字演了个淋漓尽致。李秀明的元春起身回宫,只迈出一步,眼泪便夺眶而出落到地上;刘姥姥一进时喝茶很乡下地将茶水鼓在嘴里;王夫人怀疑绣春囊是凤姐的,刘晓庆在辩解中眼里泛起委屈的泪花。

袭人邢金沙听到宝玉对黛玉的肺腑之言,吓得立刻眼噙泪水。林默予要丫环们休要在宝玉面前提“林”字,那个将哭未哭的表情,可怜又可笑,把个溺爱孙子的老祖宗演活了。邢夫人傻精傻精的,把愚蠢又自以为是的尴尬人演得活灵活现。陶慧敏的身段和眉间淡淡的忧愁,演出楚楚动人的林妹妹。

《红楼梦》原著人物太多,故事枝蔓太多,其实电视剧是最好的表现方式,电影只适合表现其中的一段情节。但无论如何,89版电影的改编已经很不错了,相信日后也未必有人敢以电影的形式再去挑战《红楼梦》,即使有,也不具拍“六部八集”的条件,更未必有当年编剧的功力,没有意外,北影的《红楼梦》,算是电影艺术对原著诠释的“绝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