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精读 [复制链接]

1#
哪家白癜风能治愈 http://baidianfeng.39.net/

一、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话说林黛玉正自悲泣,忽听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送了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着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采的卸了残妆。

黛玉吃了闭门羹,正自悲泣。如今见宝玉送着宝钗出来,气更难消。但出于少女的矜持,又不便前去问,只好无精打采回潇湘馆里来。这是黛玉葬花的直接原因。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盗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屈,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的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很多读者不喜欢林黛玉,说她总是悲悲切切,哭哭啼啼,三天二天流泪。她是作者着意塑造的,最悲情艺术化了的人物。她是悲情诗,是美的化身。我们不能从俗化的生活角度去评判她。好的悲剧作品,总是把最悲婉面呈现给读者,因而最具震撼力。让你不得不与人物同哀伤,共悲泣。这是美学范畴里的悲剧美,我们一定要善于欣赏。

如今一场误会,让绝代佳丽林妹妹委屈伤心,倚着床栏杆,双手抱膝,眼中蓄泪,似一木雕泥塑,久久闷坐着。该是多么让人于心不忍!

这正是作者的神笔。这段描写,恰是为"葬花"蓄势铺垫。最后通过"葬花",将这种悲情美推向高潮。

二更:晚上21——23时。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用花瓣,用柳枝,扎编成轿或马。

绫锦纱罗:绫,含斜纹的丝织物;锦,含三色以上的彩色花纹的丝织物;纱,表面呈现小孔,细致轻薄透明的织物;罗,表面呈网状的丝织物。

千旄旌幢:千,盾牌;旄,含牦牛尾装饰的旗帜;旌,含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帜;幢,圆桶伞型旗帜。

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

因芒种节一过,众花凋谢,花神退位。于是大观园里的女儿们便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祭饯花神娘娘。

一时间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她们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霎时,大观园里又繁华热闹起来。

瞧!平时不爱热闹的迎春、惜春来了,甚至连凤姐才三四岁的女儿巧姐也带来了,更兼龄官、文官等十二个女戏子都来了,好不热闹。

黛玉因昨晚一场误会,声咽气堵,一夜未寐,因而未来。后来她虽来了,但不久便离了众人,独自一人葬花去了。她自孤怜,只叹如花的女儿命薄。

我们知道凤姐的女儿叫大姐儿,而这里出现巧姐、大姐两个名字,好像凤姐有两个女儿似的,但巧姐是后来刘姥姥给大姐儿取的名字,所以很矛盾。也许这是作者的初稿,起初他是想让凤姐有两个女儿,写着写着又觉得没必要,于是就干脆让刘姥姥把大姐儿取名为巧姐,却又忘了把前面的内容删掉,结果就成现在这个样子。

宝钗要闹黛玉来参加饯花神会,一路朝潇湘馆走去,忽见宝玉进去了,于是就停住了脚步,抽身回走。原来她心想:他们"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

既然他们不避嫌疑,你进去何妨?其实她是怕进去,宝黛照样亲密搞笑,她会吃醋。当然也可能是怕他们闹起矛盾来,黛玉迁怒于她。看来,宝钗也不完全大度。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宝钗扑蝶确实是很美的画面,但中国古代早就流传着梁祝化蝶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里宝钗扑的可是"一双玉色蝴蝶",这"一双玉色蝴蝶"就有可能是作者暗示的宝黛二玉,这场景就有可能是作者暗示宝钗是扑灭宝黛爱情的主角。

这对玉蝶,上下迎风翩跹,忽起忽落,穿花度柳,比翼双飞,像极了亲密无间的宝黛。宝钗暗中恨着黛玉,见了这对玉蝶,激发联想,心中愤愤不平,欲剿灭而后快是可能的。你看她为了追扑这对玉蝶,不是累得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吗?

宝钗于去潇湘馆返回的路上,因扑蝶来到滴翠亭外,可见这滴翠亭离潇湘馆不远。滴翠亭建于池中,四面和游廊曲桥相接,四壁装饰着糊纸雕镂槅子板,里面很隐蔽。

宝钗在外面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疗,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管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通过上回阅读,我们知道在滴翠亭内说话的是小红和坠儿。坠儿是帮贾芸来送他拾着的小红的手帕子。从上回中我们获知,坠儿手里拿的手帕是贾芸的,而小红丢失的那块手帕已被贾芸留下。所以,贾芸对小红有意。从小红坠儿一问一答的对话中,我们又获知小红把自己的手帕作为谢礼交给了坠儿,要她带给贾芸。可见。小红对贾芸也有意。

贾芸和小红,互换手帕,私定终身,爱情虽甜蜜,但她作为一个丫鬟竟敢如此大胆,公然和当时的礼教挑战,此事一经发现,她至少要被撵出。难怪她们要躲进这隐蔽的滴翠亭里说话。由于滴翠亭四壁都是纸糊槅子板,她们的谈话,自然全被宝钗听见。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内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稍稍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了,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漏了风声,怎么样呢?"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侍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

眼空心大: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谚语。人被逼急了,就会起来反抗;狗被逼急了,就会翻墙逃走。

宝钗听见红玉和坠儿的私密谈话,心中吃惊,不足为怪。因为她谨守封建礼教,自然觉得红玉私定终身的行为大逆不道,自然把红玉看成奸淫狗盗之徒。

"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刁钻古怪的东西。"红玉是宝玉房中的低层丫鬟,宝钗对她这么了解,这么偏见,那么贾府上下诸人中还有谁不在她窥视范围之内?若在对敌斗争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宝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朋友之间,有宝钗这样的人在身边,实在防不胜防,很可怕。

宝钗偷听到的红玉和坠儿的谈话内容,一旦泄漏出去,红玉至少面临被撵出去的危险。在宝钗看来,红玉平日目中无人,自然不管你是谁,她极有可能在危急中实施报复。若让小红知晓她是知情者、泄密人,她便引祸上身。

于是她急中生智,迅速想出了"金蝉脱壳",嫁祸于黛玉的妙计。而她不嫁祸别人,偏偏嫁祸于黛玉,也见她对黛玉的敌视。

且看宝钗的做法/p>

她先是加重脚步往前赶,以形成急切找人的假象,既而笑着大声喊叫:"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意思是告诉亭内的小红和坠儿:她忙于找人,什么都没听见;她找的人是黛玉,听见你们说话的人可能是她。

当红玉坠儿推开窗听见宝钗的说话时,二人同时怔住了,表明她俩对黛玉还只是半信半疑。为了打消这二人的疑虑,宝钗又玩起了贼喊捉贼、以退为进的把戏,反说红玉坠儿把黛玉藏了起来。二人当然说没见着黛玉。这时宝钗说:"我在河那边(意思是我离得远,根本听不到你们的谈话,别怀疑我),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意思是林姑娘离你们很近,她以弄水儿做幌子,特意蹲着听你们说话,她才是你们的怀疑对象。你们的谈话她肯定全听见)。"这样,就将小红坠儿可能把她也作为怀疑的对象,完全转移到黛玉头上去了。

然后宝钗继续装作认真寻找的样子,又说黛玉藏在这里的山子洞里,从而使小红坠儿对黛玉怀疑更加深信不疑。

果然,红玉信以为真。可见,宝钗阴险又歹毒。

迎春的丫鬟司棋,探春的丫鬟侍书,正式出场。

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前,笑问:"奶奶使唤作什么?"凤姐打谅了一打谅,见他生得干净俏丽,说话知趣,因笑道:"我的丫头今儿没跟进来,我这会子想起一件事来,使唤个人出去,可不知你能干不能干,说的齐全不齐全?"红玉笑道:"奶奶有什么话,只管吩咐我说去,若说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凭奶奶责罚罢了。"凤姐笑道:"你是那位小姐房里的?我使出去,他回来找你,我好替你答应。"红玉道:"我是宝二爷房里的。"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也罢了。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六十两,给绣匠的工价,等张材家的来要,当面称给他瞧了,再给他拿去。再里头床头间有一个小荷包拿了来。"

红玉听说撤身去了,回来只见凤姐不在这山坡子上了。因见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裙子,便赶上来问道:"姐姐,不知道二奶奶往那里去了?"司棋道:"没理论。"红玉听了,抽身又往四下里一看,只见那边探春宝钗在池边看鱼。红玉上来陪笑道:"姑娘们可知道二奶奶那去了?"探春道:"往你大奶奶院里找去。"红玉听了,才往稻香村来,顶头见晴雯、绮霰、碧痕、紫绡、麝月、侍书、入画、莺儿等一群人来了。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红玉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候,姐姐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红玉道:"今儿不该我爖的班儿,有茶没茶別问我。"绮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大家分路走开。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上才算得。"一面说着去了。

凤姐吩咐小红任务两个:一是告诉平儿,要她待张材家的来了,将外屋桌子上汝窑盘子架下的一百六十两银子,称给她看后拿去付绣匠工价。二是把里头床头间的一个荷包拿过来。

第十四回,凤姐协理宁国府,张材家的来要对牌,说是付裁缝工银,这里凤姐又叫平儿称好两银,交给她付绣匠工价,张材家的可见是位会计。

红玉一心想出头,毛遂自荐,还敢向凤姐立军令状,足见她的能力和胆识。看来,要做个成功者,既要能力强,有胆识,还需抓住机遇。

司棋从山洞出来,站着系裙子,是刚方便出来。她说"没理论",是"没看见"的意思。

探春叫红玉到大奶奶院内找凤姐。"大奶奶"是李纨。

紫绡是宝玉的丫鬟,入画是惜春的丫鬟。

晴雯故意找茬压红玉,自是碧痕说了红玉去宝玉房里倒茶的事,因而晴雯才对红玉如此冷言相讥。红玉不卑不亢,据理抗争,显示出她不屈的个性。

这里红玉听说,不便分证,只得忍着气来找凤姐儿。到了李氏房中,果见凤姐儿在这里和李氏说话儿呢。红玉上来回道:"平姐姐说,奶奶刚出来了,他就把银子收了起来,才张材家的来讨,当面称了给他拿去了。"说着将荷包递了上去。又道:"平姐姐告我回奶奶:才旺儿进来讨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话按着奶奶的主意打发他去了。"凤姐笑道:"他怎么按我的主意打发去了?"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话未说完,李氏道:"嗳哟!这些话我就不懂了。什么奶奶爷爷的一大堆。"凤姐笑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说着又向红玉笑道:"好孩子,难为你说的齐全。别像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嫂子不知道,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几个人之外,我就怕和人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咬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他们那里知道!先时我们平儿也是这么着,我就问着他:难道必定装蚊子哼哼就是美人了?说了几遭才好些儿了。"李宫裁笑道:"都像你泼皮破落户才好。"凤姐又道:"这一个丫头就好。方才两遭,说话虽不多,听那口声就简断。"说着又向红玉笑道:"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干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红玉不仅圆满完成了凤姐交代的二件事,而且十分漂亮地完成了平儿的转述。转述中一口气说出十三个奶奶,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可见她口齿伶俐利索。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在于做事认真。可见,认真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红玉成功了,她的表现,让李纨啧啧称赞,凤姐连连叫好。凤姐要留她在身边提拔她,还要认作干女儿。小红终于遂愿,成了人生赢家。

红玉听了,扑哧一笑,凤姐道:"你怎么笑?你说我年轻,比你能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你别作春梦呢!你打听打听,这些人里头比你大的大的,赶着我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抬举了你呢!"红玉笑道:"我不是笑这个,我笑奶奶认错了辈数了。我妈是奶奶的女儿,这会子又认我作女儿。"凤姐道:"谁是你妈?"李宫裁笑道:"你原来不认得他?他是林之孝之女。"凤姐听了十分诧异,说道:"哦!原来是他的丫头。"又笑道:"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夫妻,一对天聋地哑。那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你十几岁了?"红玉道:"十七岁了。"又问名字,红玉道:"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

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得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因说道:"既这么着肯跟,我还和他妈说,赖大家的如今事多,也不知这府里谁是谁,你替我好好的挑两个丫头我使,他一般答应着。他饶不挑,倒把这女孩子送了别处去。难道跟我必定不好?"李氏笑道:"你可是又多心了。他进来在先,你说话在后,怎么怨的他妈!"凤姐道:"既这么着,明儿我和宝玉说,叫他再要人,叫这个丫头跟我去,可不知本人愿意不愿意?"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刚说着,只见王夫人的丫头来请,凤姐便辞了李宫裁去了。红玉回怡红院去,不在话下。

小红母亲差不多都可以做凤姐的母亲,却乐意认凤姐作干妈,贾芸比宝玉大四五岁,听宝玉认他做干儿子,乐得屁颠屁颠,说是自己的造化。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都乐意做小往上靠?本质上还是等级制度、贫富差距和人身地位的不平等所致。

小红会说话。她说"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那边是宝玉,这边是凤姐,两不得罪呀!"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既表示了自己好学愿学,又夸了凤姐,更表达了自己愿意跟着凤姐的明确态度。

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如今且说林黛玉因夜间失寐,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姊妹都在园中作饯花会,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可告了我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打恭作揖的。林黛玉正眼也不看,各自出了院门,一直找别的姊妹去了。宝玉心中纳闷,自己猜疑,看起这个光景来,不像为昨日的事,但只昨日我回来晚了,又没见他,再没有冲撞了他的去处。一面想,一面由不得随后追了来。

只见宝钗探春正在那边看仙鹤,见黛玉来了,三个一同站着说话儿。又见宝玉来了,探春便笑道:"宝哥哥,身上好?我整整三天没见了。"宝玉笑道:"妹妹身上好?我前儿还在大嫂子跟前问你呢。"探春道:"哥哥这里来,我和你说话。"宝玉听说,便跟了他来到一棵石榴树下。探春因说道:"这几天老爷可叫你没有?"宝玉笑道:"没有叫。"探春说:"昨儿我恍惚听见说老爷叫你出去的。"宝玉笑道:"那想是别人听错了,并没叫的。"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我又攒下有十来吊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去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顽意儿,替我带些来。"宝玉道:"我这么城里城外,大廊小庙的逛,也没见个新奇精致东西,左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磁没处撂的古董,再就是绸缎吃食衣服了。"探春道:"谁要这些。怎么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了。我喜欢的什么似的,谁知他们都爱上了,都当宝贝似的抢了去了。"宝玉笑道:"原来要这个。这不值什么,拿五百钱出去给小子们,管拉一车来。"探春道:"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这些东西,你多多的替我带了来。我还像上回的鞋作一双你穿,比那一双还加工夫,如何呢?"

贾珠(宝玉大哥,早亡,娶妻李纨,即文中的"大嫂子",生子贾兰)、元春(宫中元妃,宝玉大姐)、宝玉、探春、贾环,都是贾政(文中"老爷")所生。贾珠、元春、宝玉为贾政的正妻王夫人所生,探春、贾环为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所以,贾珠、元春、宝玉为嫡出,探春、贾环为庶出。这是封建家庭妻妾制度和宗法制度的产物。嫡出和庶出,在封建家庭中的地位悬殊。

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人称三姑娘,在判词正册中位列第四,可见曹公对她的看重。

探春拉着宝玉悄悄来到一棵石榴树下,是要宝玉外出时帮她带东西。这是因为她曾给钱叫宝玉帮她带过一回东西。那回宝玉买的柳枝编的篮子,整竹根抠的香盒,泥垛的风炉,她很喜欢。为此,她还帮宝玉做过一双鞋作为回报。她希望宝玉再出去时,帮她带些好字画和工艺品回来。可见,探春情趣不俗,品性高雅。

探春为什么要问宝玉:"这几天老爷可叫你出去没有?"因为贾政平时对宝玉管得严,若她擅自叫宝玉出去帮她带东西,如被贾政知道,兄妹俩弄不好都得受惩罚。

宝玉笑道:"你提起鞋来,我想起个故事:那一回我穿着,可巧遇见了老爷,老爷就不受用,问是谁作的。我那里敢提"三妹妹"三个字,我就回说是前儿我生日,是舅母给的。才不好说什么,半日还说:"何苦来!虚耗人力,作践绫罗,作这样的东西。我回来告诉了袭人,袭人说这还罢了,赵姨娘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探春听说,登时沉下脸来,道:"这话糊涂到什么田地!怎么我是该作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鞋袜是鞋袜,丫头婆子一屋子,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是闲着没事儿,作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白气。"宝玉听了,点头笑道:"你不知道,他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探春听说,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说道:"连你也糊涂了!他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浅的见识。他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兄弟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论理我不该说他,但忒昏愦的不象了!还有笑话呢: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顽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也是说没钱使,怎么难,我也不理论。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了,他就抱怨起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我听见这话,又好笑又好气,我就出来往太太跟前去了。"正说着,只见宝钗那边笑道:"说完了,来罢。显见的是哥哥妹妹了,丢下別人,且说梯己去。我们听一句儿就使不得了!"说着,探春宝玉二人方笑着来了。

探春因给钱叫宝玉买顽意儿,又因宝玉买的东西她喜欢,就帮宝玉做了双鞋。结果引得亲母赵姨娘埋怨,说有钱不给自己的亲弟弟使,自己的亲弟弟鞋搭拉袜搭拉,有闲工夫不帮他做,倒帮宝玉做起鞋来。赵姨娘由于不了解情况,抱怨探春,按理并没有什么不对。此时探春应跟母亲好好解释,可她不作任何解释,倒怒气冲冲跑到王夫人跟前去了。这换作谁,作为母亲,都会很生气。

她更说母亲"糊涂到什么田地!"甚至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真是不孝女。尽管赵姨娘有时讨人嫌,但"子不嫌母丑",别人因她是妾瞧不起她,但你是她女儿,怎能跟別人一样,作践起自己的母亲来?天地不容!

她说贾环丫鬟婆子一屋子,没理由叫她做鞋。宝玉不是比贾环屋里的丫鬟婆子多得多吗?你为什么倒帮他做呢?有这道理吗?所以赵姨娘怪她,根本没错。

说穿了,她就是因庶出受到歧视,导致心里不平衡,错把账算到了亲母头上。作践生亲,讨好他人,这种践母求荣的行为,令人唾弃。

探春能干,有远见,才华也出众,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连她的缺点也褒扬,不能是非不分。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p>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惜花,他是护花使者,见落英缤纷,锦重重落了一地,因不忍心其被践踏蹂躏,便想着要将这些花儿兜起来。待宝钗探春走后,兜起花儿来,便直奔那日他和黛玉《共读西厢》,葬过花的沁芳闸边的桃林里来。

宝玉要待宝钗探春走后,方将落花兜起来,是怕她俩耻笑。黛玉在上面的《葬花吟》中也写道:"侬今葬花人笑痴"。可见两人还是惜花知己。

宝玉刚转过山坡,忽听见那边有人呜咽悲慽,好不伤感!原来昨晚黛玉去怡红院看望宝玉,吃了闭门羹,由不得悲闷郁结,一宿无寐。次日,众姐妹打扮得花枝招展,祭饯花神,黛玉却因愁绪惆怅,便来这里哭吟《葬花》了。

《葬花吟》注释、译文及赏析

注释

榭: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用来休憩的建筑。

游丝软系:柔软飘浮的花丝。

香丘:香气缭绕的小山丘。

一抔土:一捧土。

译文

花儿凋残花儿飞,风吹花儿满天飞;

褪尽了红艳,消散了芳香,谁会对它们生怜悯?

飘飘浮浮的柔软花丝,纷纷跌落在春亭水榭上;

纷纷扬扬的柳絮,轻柔飘浮,沾扑在绣花帘子上。

闺阁少女,面对暮春凋零的花儿,暗自惋惜;

她愁绪满怀,郁结惆怅,无处排解。

于是手把花锄,离了绣房,缓步走向园中;

可她又怎忍心走在落花满地的来回路上?

轻佻的柳丝,浅薄的榆钱,只顾炫耀自己的芳香艳丽;

却不管桃花飘落,李花纷飞。

桃树李树明年春回,还会再含苞吐蕊;

可明年的闺房啊,知会剩下谁?

三月里,燕子噙来百花,散发着香气的香巢已经垒成;

梁间的燕子啊,你糟蹋百花,实在太无情!

明年百花盛放时,你虽然可以衔啄百花再垒香巢;

可你却不知那时屋内的女儿早已不在,只留得房梁空空,你垒的香巢也已倾落。

一年三百六十日啊!

都只是刀一样的寒风,剑一般的严霜,无时不在摧残着柔弱的花枝。

花儿明媚娇妍能支撑多久?

一朝被风卷走,就无处寻觅。

花开时节容易看见,一旦飘落便难寻觅;

我站在阶前睹物伤怀,愁坏了我这葬花人。

我不由得偎倚花锄,暗暗洒泪;

这泪珠儿洒上了无花的秃枝,枝枝浸染着斑斑血痕。

血泪啼干的杜鹃默默无语,正等待着更为愁怅的黄昏降临;

我扛着花锄痛心归来,紧紧关上了重重闺门。

清冷的灯光照着四壁,丫鬟们刚刚睡去;

凄冷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已是冰凉。

奇怪!我因什么事要这么格外伤心?

一半是爱怜春光春花的美好,一半是恼恨春光春花的逝去。

我爱怜春光春花在不经意间突然降临,又为它匆匆离去而伤神;

春天啊!你悄然无语而来,却又无声无息而去。

昨夜院外突然传来一阵阵悲歌声;

不知是花的灵魄,还是鸟的精魂?

花的灵魄,鸟的精魂,总是难以挽留;

问那鸟儿,鸟自无语;问那花儿,花自含羞。

我真希望自己胁下能生出一对翅膀,

尾随着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的尽头。

纵使飞到了天的尽头,那里见着有可埋葬花儿的香气缭绕的小山丘?

不如用这锦囊,收取你那艳美的尸骨;

再掘起一堆洁净的泥土,掩埋你这绝世风流。

你那尊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就应洁净的死去;

这样远胜过,你陷入污秽肮脏的渠沟,惨受糟蹋。

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

难以预料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也会把命丧?

花儿啊,如今我来把你收葬,人们都笑话我太痴情;

等到我死的时候,埋葬我的人,那知道会是谁?

看那凋残的春天,花儿正渐渐飘落;

这便是闺中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

一旦春光消逝,少女老去;

到那时,花儿死去女儿不知,女儿死去花儿不知。

赏析

本诗在风格上属效仿初唐体歌行体的一首古体诗。写作形式比较自由,不像律诗绝句那么严格,更有利于抒发情感。

本诗可分为三大段:伤

第一段(1——4句),写残春狂风吹落花的凄惨景象;

第二段(5——24句),写诗人葬花途中触景感伤,表现出诗人对生的焦虑;

第三段(25——52句),写诗人葬花归来后感怀,进一步抒写了诗人对生的焦虑和对死的迷茫。

在一段中,红消香断的残花被狂风卷起,漫天旋飞,花丝跌落到亭楼水榭上,花絮被挡在绣帘外,却无人同情它们的遭遇,多么凄惨!结合故事情节分析,诗人笔下的"狂风",应暗喻薛家刮起的"金玉良缘"风。诗人将残花拟己喻己,写出了"金玉良缘",对她无情和沉重的打击。写出了诗人势单力薄,不堪重负的痛苦心里。

"落絮轻沾扑绣帘"借指诗人被挡在怡红院外,泪水盈眶的委屈态。"有谁怜"是她认为宝玉绝情。当然这只是一场暂时的误会。

在二大段中,因昨晚被拒门外的诗人,惆怅满怀,无法释然,看着被无情摧残的落花,遂引发同感,欲把花儿来埋葬。残花如己,怎忍心踏着它来复去?诗人惜花,正是珍己。

接着,诗人以柳丝榆荚比宝玉,以桃飘李飞喻己,诉说宝玉只知自己快乐,却不知她心里的伤痛。再以"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抒发诗人痛苦欲绝的心情。

有人说这是诗谶,有一定道理。或是作者借黛玉之口,暗示黛玉的死亡时间不在初春。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是以"香巢垒成“借指她为宝玉付出了太多的情和爱,以"燕子无情"借喻宝玉糟蹋了她的感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是诗人进一步倾吐出的痛苦欲死的心情。

有人说,这四句诗是作者暗示宝黛婚姻在三月份已经确定,但由于抄家,宝玉出去避难,待到来年春天他回到家中时,黛玉却早已死去。可按此推理,宝黛婚姻的失败,就不是宝玉("燕子")的无情,而是他的不得已,这与诗意不符。若说"燕子"比喻那些抄家人,更没道理,因为"燕子"是"筑巢"人,不是破坏者。所以,这种推理难以自圆其说。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既是指诗人面临的恶劣环境,也是说她爱宝玉爱得不可自拔,一年三百六十日,每天都在饱受这份感情煎熬。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是诗人痛感青春易逝,韶华不再,表现出诗人对生的焦虑。

在第三大段中,当诗人葬花归来,已如啼血杜鹃,无声无泪,迎来了更为可怕的黄昏。诗人迈着沉重的脚步,忍着极大的伤痛,回到闺房。这时丫鬟们入睡了,惟见灯光清冷,被褥冰凉,惟听寒雨敲窗。诗人如何入睡?显然又是个不眠之夜。

诗人爱怜这美好的韶光年华,惧怕它无声无息逝去。但她知道,少女的青春年华,正如花魂鸟魂一样,留是留不住的。她寄希望自己生出一双翅膀,尾随着花魂,飞到天的尽头,希望在那里能找到一处摆脱痛苦的地方。可是这样的地方,即便是天尽头,也难找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再次陷于迷茫痛苦之中。她不得不重新面对冷酷的现实。但即便死,也要死得干干净净,决不能被渠沟里的污淖糟蹋。这表现出诗人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气节。

最后诗人以两次设问,并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结束全诗。表现出对死的迷茫。

有人说,亡除了表示死亡外,还有逃亡之意。于是推测"花落人亡两不知"暗示了黛玉死于宝玉逃亡期间。宝玉是因逃亡而不知黛玉已经故去。

若按此推测,则表明宝玉逃亡之初,黛玉还活着,那黛玉自然知道宝玉逃亡这件事。这样一来,就不是"两不知",而仅是宝玉不知黛玉已经故去,这一"不知"了。可见这种推测,也不合理。

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诗人以鬼斧神工之笔,将悲性美推至极致,因而极具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