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朝皇帝是怎么结婚的看完你会大呼讲究 [复制链接]

1#
北京痤疮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在很多明朝的影视剧作的套路中,为了彰显帝王婚礼的隆重,往往采用宏大而又浮夸的形式来展现,如果没有宏大的场面,那就努力在人身上下功夫,打扮的华贵艳丽一些,反正是怎么奢华怎么来。可明朝历史上,如果皇帝结婚,真的像影视作品中演的那样浮夸吗?还是我们被影视剧作骗了?

其实,说起明朝皇帝的婚礼,光奢华是不够的,皇帝贵为天之骄子,婚礼虽然需要庞大的场面,但当皇帝不是当土财主,不光要在场面上宏大,而且还需要在很多细节和礼仪上下功夫。

首先,皇帝在确定要娶谁的时候,首先要派遣官员到宗庙和天坛地坛去进行祭祀,以告慰天地。这个在明朝历史上确实是有记载的礼仪。

当然皇帝在结婚之前也需要定亲,在明史中记载,皇帝定亲的时候需要进行纳吉,纳徵和告期三种礼仪。所谓纳吉乃是中国古代婚嫁礼法第三礼,主要就是男方通过询问女方八字然后进行占卜,并将占卜结果告知女方,然后定亲的礼仪;纳徵则是送彩礼的礼仪;而告期则是挑选*道吉日出嫁的日子。

确定了新娘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迎娶了。首先天还未亮的时候,宫中的人员需要准备在婚礼举办的地点设置御座,制案,节案,卤薄(皇帝结婚时候的仪仗队册子),彩舆(婚轿)等等。礼部的官员还需要负责把各地方官员各使节送来的礼物摆放在皇帝的举行婚礼的大殿台阶上面。

等到天明的时分,皇帝需要穿戴好冕服上座,文武官员需要穿戴朝服来行礼。迎娶的工作是由正副使来担任,正副使需要先向皇帝叩拜四次,然后拿上制案,节案,从大殿中门出,彩礼紧随其后。此时,传制官需要告诉正副使迎接的工作“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正副使需要举着制案和节案从奉天门出发,到了奉天门的时候,还需要把制案和节案放到迎娶皇后的彩舆中,然后褪去朝服,乘马而行,带着鼓乐部队从大明门出发,一直奔赴迎娶的官员家去。

除了迎娶的礼节比较讲究之外,皇帝在婚礼现场,还要有主婚官来宣读结婚誓言,“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宣读完毕之后,还需要把迎娶官员家的贺表送到司礼监去复命。

负责迎娶的正副使在迎娶工作结束后,接下来的工作交由内官来处理,首先达到皇宫的“皇后”(因为还没正式册封,所以需加引号标注),要到奉天门宣读制谕,然后行奉迎大礼。

加封皇后的礼仪需要由女官将九龙四凤冠佩戴于皇后,然后内官需要在中堂设置仪仗队,中堂之下要设置女乐鼓匠。皇后穿戴完毕之后,要到香案前拜四次,然后由宣册官宣读加封诏命,然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皇后在宣册官的指引之下,一一册赏一些婚礼的女官和主婚者。

洞房的过程,也要比普通的官员和老百姓复杂。在册封礼仪都结束之后,皇帝要换上衮冕,皇后要换上礼服,然后到奉先殿拜谒皇帝的家庙,拜谒完毕之后,才能回宫。回宫之后,还要合卺(喝交杯酒),当然过程也比较繁琐,简化来说就是,再换一次衣服,然后皇帝和皇后东西而坐,执事官要举馔案(放满菜品的盘子)来进献,让后女官要用四个金爵(酒器),来为皇帝和皇后酌酒,必须先喝完,然后再吃馔案上的菜,然后再喝一次金爵酒,然后上主食,等到主食吃罢,然后由女官将两个金爵倒满,皇帝和皇后要一起喝,喝完后,再吃几口馔案上的菜品,礼仪方才结束。

礼仪结束后,皇帝皇后双方要换回常服,而且还需要做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史载:“帝从者馂后之馔,后从者馂帝之馔”,意思就是皇帝的侍者要吃掉皇后吃剩的事物,皇后的侍者要吃掉皇帝吃剩的食物,这项礼简直是奇葩中的极品。

婚后第二天,皇帝和皇后还需要穿戴礼服去拜见太后,婚后第三天,皇帝要穿冕服,皇后仍穿礼服去拜见太后,并且行八拜大礼;婚后第四天,皇帝需要穿衮冕到华盖殿,亲王拜八次,负责婚礼的官员拜五次,然后到奉天殿,由文武官员上贺表,行庆贺大礼;婚后第五天,皇帝皇后要行“盥馈礼”(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这个礼仪起源于宋代,明代继续延续,至此,皇帝的婚礼算是彻底结束。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明朝皇帝葬礼的文章,相比葬礼复杂的流程,婚礼相对简单了许多,不过比起同时期百姓的婚礼,皇室的婚礼依旧显得隆重,尤其是在礼节方面要求一丝不苛,这也是为了彰现所谓的天子威严。

天子无私事,皇帝的婚姻往往是不自由的,他们所婚配的对象通常是*治婚姻的结果,因此他们之间的生活就像婚礼的仪式一般,流于表面,不存在平常人家一般相濡于沫,举案齐眉。不过也有例外,明英宗和钱皇后的婚姻则超出了这个范畴,特别是张皇后对明英宗的爱恋之深、用情之苦甚至不亚于织女之于牛郎,令人感动。这个动人的故事,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